换位跑一次 | 增开“1号窗口”,集成服务更便民

02月24日 17:49
“您好,这是我要交给法官的补充材料,服务台工作人员说可以直接交到1号窗口,能给转交到吗?”2月17日,到市法院办理工伤赔偿案证据补交的市民张女士来到标有“材料收转”的窗口询问。


“您放心,我们会通过系统,第一时间帮您转交。”工作人员朱建芬耐心解释,“这是回执,您只需确认好签字就可以。”


“太方便了!从交材料到拿到回执,也就3分钟!”第一次“体验”像寄存包裹一样“寄存”补充材料,张女士连连点赞1号窗口开得好!


近日,昆山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新增设“1号材料收转窗口”,这个被点赞“开得好”的“小窗口”,源于“换位跑一次”。


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汤海鹏有一个习惯,得空时便换上便装,到诉讼服务中心转一转。全市开展“换位跑一次”活动,他更是多次以普通当事人的身份体验诉讼服务流程。



在体验中,他和其他当事人聊天时发现,不少人开庭后想补充提交新证据或相关书面材料,却因联系不上法官、找不到窗口,无法一次把事情办好。有的为了将材料当面交给法官,干脆在法庭外等待。


“这看起来是一桩‘小事’,恰恰是关乎群众急难愁盼、司法服务必须要解决的‘大事’。”汤海鹏找到立案庭党支部书记徐淼商量解决办法,“现在提交补充材料还不顺畅,能不能更便捷一些?”


近年来,昆山法院在全省率先深度应用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模式,已实现审判流程全程无纸化、透明化。当事人递交诉讼材料后,立案窗口接收并由专人进行扫描、智能编目,生成二维码清单后,将电子材料推送给立案人员进行审核立案,信息自动回填生成收案登记表、案件受理通知书等立案材料,电子卷宗同时推送给法官,纸质卷宗交存中间库,整个流程十几分钟内完成。


“许多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需要补充提交材料,总感觉要当面交到案件承办法官手中才放心,但法官常因开庭、外出调查等无法及时对接,部分新补充的材料收取、存放不规范,转递不及时,影响了办案效率,甚至引发群众投诉。”徐淼介绍。


“流程设计不能只图管理方便,得让群众少绕弯子!”征求法官、律师及当事人代表等多方意见后,汤海鹏多次召集立案庭、信息中心负责人探讨解决方案,创新推出提供集成服务的“1号材料收转窗口”。当事人无需预约或联系法官,只需将相关材料准备齐全,同时备注具体案号,提交窗口工作人员接收,工作人员即时将材料扫描上传至办案平台,并同步向法官发送系统提醒。材料流转平均耗时从2天缩短至2小时



再次换上便装到诉讼服务中心“跑一次”,汤海鹏还想继续听听市民有哪些议论和建议,他说,只有换位体验才能真正发现难点堵点,只有把群众“盼的事”变成“干的事”,才能拆掉一堵堵“看不见的玻璃墙”,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更有速度。




记者手记

增设一个窗口,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却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最迫切的需求。透过这一“窗口”可以看到,党员干部真正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去排队办事,感受酸甜苦辣,发现痛点堵点,这是角色定位的转变,更是理念意识的变革。


这场变革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换位”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跑一次”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换位”不能仅仅停留在体验上,更要体现在“有为”的行动中。党员干部不仅要“跑一次”,更要“跑多次”;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拆掉阻碍群众办事的“玻璃墙”,让流程更高效,服务更便捷,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审 | 吴佳希 王懿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融媒体编辑 | 王一旭

校对 | 江慧智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