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技助力春管工作“加速跑”
当前我市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拔节期,也是麦田杂草春季防除的关键期。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耕,科技元素更加凸显,高效植保机械与农情综合监测站齐上阵,为春季田间管理插上科技的翅膀,一幅科技兴农的画卷在广袤田野上徐徐展开。
在锦溪镇长云村高标准农田,绿油油的麦苗随风摇曳,长势喜人。农田里,一台台自动化设备正在忙碌工作,农业技术人员只需通过手机就能实时了解土壤墒情、病虫害情况等信息。这一切,都得益于新建成的农情综合监测站。“农情综合监测站采用围栏式集中安装自动虫情测报灯、田间小气候监测仪、自动孢子捕捉仪等智能设备,实时采集病情、虫情、气象等数据,同时将数据传入系统平台进行分析处理,监测数据实时显示,操作调用简单便捷。”昆山市耕地质量与植物保护站农艺师冯涛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着手机上的数据。他告诉记者,农情综合监测站的建设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便知田间事,为农业技术人员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控,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农情综合监测站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参数,为病虫害科学防治提供一手数据,助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高效植保机械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田里,高低隙植保机穿梭作业,为麦田实施精准除草、追肥等作业。这些新型农用机械的使用,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实现了对麦田的全方位、高效率管理,为小麦春管工作按下了“加速键”。“目前我市拥有高效植保机械197台套,高效植保机械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冯涛说。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情综合监测站与高效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是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将有力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发展,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我市已建成8个农情综合监测站,覆盖高新区、巴城、千灯、锦溪镇等多个区镇,2025年新建3个监测站,实现农情智能监测全覆盖。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农情综合监测站与高效植保机械将在更广阔的田野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层出不穷的智慧农业将“慧”就我市农业发展新图景。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冯涛
融媒体记者 | 甘晓凡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3537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