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话】AI昆山,“毛细血管”里浇筑出“黄金动脉”

02月25日 13:35

春节前后,全球科创顶流当属DeepSeek,这颗诞生于杭州的“超级大脑”再一次将人工智能的热度推至新高。这场席卷全球的科技浪潮,发轫于云端,影响力却触及每一个终端。同样在长三角经济带上,距杭州百公里之外的昆山正加速冲刺,以智能化、数字化形态重塑制造业,让AI如“毛细血管”般蔓延至产线的每一道工序。


当前,昆山正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算法红利加速融入新质生产力。如阿丘科技的工业视觉AI工具将新能源电池的产品缺陷率从百万分之一降至十亿分之一,如同给流水线装上“量子级放大镜”。斯坦德机器人自主研发的SLAM定位、信标定位等技术让物流机器人在车间内实现“自动驾驶”,演绎着工业版的“速度与激情”。友达光电的水电监测调控系统化身能耗优化大模型,这颗“绿色心脏”接入AI技术后仅在2024年就助力企业节省了1000万度电......这些纳米级的创新看似“微小”,却是昆山万亿级规上工业产值背后的最强劲支撑。


纵观昆山整个AI进程,有一点可明确,那就是始终紧贴产业脉搏,正如昆山一位工程师所言:“我们的代码里永远流淌着车间里浓浓的机油味”随着昆山智造“八大工程”推进的不断深入,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入到这场“毛细血管”级的智能改造浪潮中来。当代码洪流注入机床的支架骨骼,数据脉冲激活生产线的神经突触,AI技术在昆山的每一次应用转化都在为“新型工业化”标注新的刻度。与此同时,昆山也在用一套最朴素的逻辑诠释着AI的真谛:越是贴合地面的科技,越能生长出坚实的根系。


责任编审 | 陈佩华 金燕博

文 | 王一旭

图 | 张文婷

校对 | 江慧智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