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昆山】周市舞狮,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每到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周市的舞狮队就忙碌起来了。伴随着激昂的鼓点,两只色彩斑斓的“狮子”跃入人们的视线,时而翻滚跳跃,时而低首摆尾,时而眨眼甩头,憨态可掬的模样,瞬间吸引了观众的目光。随着鼓点的加快,“狮子”开始展现出威猛与灵动。它先是轻盈地跳跃起来,仿佛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稳稳落地,继续前行;接着,“狮子”开始翻滚,身体在空中翻转、腾跃,每一次落地都伴随着观众们的惊呼和掌声……
“我们野马渡舞狮队自200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展周市舞狮普及、培训和传承工作,创作了‘虎跳’‘节节高’等新的技巧动作。平时经常参加各级各类非遗展演活动,还登上了全国农民艺术节舞台,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交口称赞。”周市镇野马渡舞狮队队长、周市舞狮传承人王国强说。
“小时候,村子里逢年过节都会有舞狮表演。”从那时起,王国强就对舞狮产生了兴趣。2002年,三十多岁的王国强拜王建章为师,开始系统学习舞狮。2010年,王国强加入镇舞狮队,成为舞狮队教练。2022年,王国强入选第三批昆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王国强培养了一批舞狮人才,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昆山各大舞台上为市民送上喜气与欢乐。“我们舞狮队每周练习两到三次,虽然队员们都有本职工作,但大家还是百忙之中抽空合练。”王国强说。
相传,清光绪年间,河南传统民间艺术“调狮子”来到周市。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承,这项外来的艺术逐渐演变成具有周市特色的地域文化。周市舞狮在融汇南狮威武、北狮可爱两大门派特点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巧革新,并被赋予周市人奋勇不屈的精神内涵,艺术性和观赏性可谓“双绝”。舞狮历来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寓意着吉祥和好运。多年来,周市镇大力弘扬舞狮传统文化,挖掘舞狮历史资源,培育舞狮特色品牌,安排专人负责全镇舞狮活动,建立舞狮培训基地,创建“狮王馆”,形成了全镇性的舞狮训练中心,并常态化开展培训、研讨等活动,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舞狮爱好者。2005年,周市镇被评为“苏州市舞狮之乡”;2008年,周市舞狮被昆山市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周市镇被命名为“江苏省舞狮之乡”;2019年以来持续举办“周市杯”长江经济带舞狮邀请赛。
近年来,周市镇尝试发展“舞狮+”新业态,让周市舞狮焕发时代光彩。如2023年原创的舞蹈作品《雄狮少年》,获得第五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推出舞狮IP形象,设计舞狮文创产品、表情包。“为让更多青少年学生了解舞狮,我们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本地中小学,传承和发扬周市舞狮文化。在陆杨中心小学开设舞狮培训班,选拔男女小学生各10名,训练舞狮基本技巧,培育下一代舞狮传承人。”王国强说,未来,意气昂扬的“狮子”还将舞动于更多舞台,成为新的城市文化“金名片”。
责任编审 | 孙亚美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李艳
融媒体摄影 | 黄春宇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3429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