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昆山:以智提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春节前后,横空出世的新一代国产AI模型平台DeepSeek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顶流,进一步将人工智能推向热潮。当下,人工智能正加速渗透千行百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今年初,昆山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提出,实施“AI赋能昆山智造”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以人工智能应用为导向的数字化再改造,创建更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更多垂直领域大模型,加速更多场景落地和应用推广。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昆山积极卡位新赛道,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高地,一批重大项目平台接续落地,众多创新应用不断深化。
小昆走进位于陆家镇的斯坦德机器人安全标准测试中心,看到工业物流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以及自动巡检机器人,在指令的引导下忙碌穿梭,整个中心仿佛是一个繁忙而有序的“机器人王国”。“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行动、自我运输。”斯坦德机器人(昆山)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苗志坤介绍,斯坦德已成功自主研发了SLAM定位技术、信标定位技术以及惯性导航技术等,这些技术能为行业系统集成商和终端制造工厂提供标准化、可复制的算法应用解决方案。
▲斯坦德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落户昆山至今,斯坦德的产能已迅猛增长了10倍,是国内率先将激光导航AMR推向国际市场的人工智能企业。随着近来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蓬勃发展,智能机器人成为发展最高速的新经济产业之一。单单在斯坦德机器人所在的普洛斯华成(昆山)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就集聚了快仓智能、思灵机器人、慧灵科技、拓米洛环境设备、智世机器人等10多家智能机器人及其产业上下游创新企业。根据前不久印发的《昆山市人形机器人产业2025年工作方案》,到“十五五”期末,昆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迈上百亿级台阶。
人工智能的不断应用,为其产业链上下游,算力、芯片、传感器等领域带来了新发展机遇。去年,沪士电子人工智能芯片配套用印制线路、北特科技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XREAL光学显示模组、博浩自动驾驶算力中心等一批旗舰型人工智能大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全球数字创新港获批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在昆山已经形成了涵盖芯片、大模型、服务器、超算、应用、终端制造等上下游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值规模超过了300亿元。
“驾驶证过期,该如何处理呢?”近日,市民张先生拨通了昆山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待了片刻,系统集成的人工智能就迅速给出答案。座席人员冯盈若随即为张先生一一解答,从所需材料到办理流程,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明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12345热线让市民的每一个疑问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回应,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效率与满意度。“利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公共智慧底座的能力,有效提升了12345座席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副主任王耐贤说。
在政法领域,人工智能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市人民检察院的数字检察应用中心,检察官正在运用“案件质量智能化评查系统”定位卷宗、文书、案卡等信息。系统通过自动比对、筛查、判断,智能化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将发现的问题批量展示,检察官只需进行最后的校准确认,智能评查准确率可达96.99%。“以往人工评查一个案件需要一天时间,现在通过人工智能,一秒钟就可以把一个案件的评查结果反馈出来,促进了高质效办案。”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葛莎莎说。
作为研发这两款人工智能软件的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1年在昆山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打造数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相继研发了公共智慧底座、“开明”大模型等一批核心产品。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软件项目总监郑鹏表示,目前在昆山已成功推出12345智能客服、AI社区警官、检察监督等一系列“小巧灵”应用场景,下一步,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助推昆山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打造智慧城市典范。
▲昆山无人农场智慧服务系统
“一梯通管”智慧管理平台、数字人教师、交通流量仿真大模型、智慧审计大语言模型、火灾预警风险大模型……早在去年初,昆山就着手开发更多“切口小、方法巧、效果灵”的应用场景,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近日,DeepSeek已在数字昆山公共智慧底座上完成部署上线,这标志着我市在数智城市建设中又迈出了关键一步。“昆山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县域范围内率先建设公共智慧底座,并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信息技术融入日常生活,让市民享受数据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市数据局党组成员、大数据中心主任朱淳表示。
“人工智能+千行百业”就有无限可能。比如,人工智能+制造业,能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个性化定制,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不管是产品划痕,还是内部结构缺陷,只需一次AI主导的‘CT’,不仅可将各种问题一览无遗,而且会针对性出具‘理智分析’后的优化建议。”阿丘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凭借先进的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如同为生产线上安装了“火眼金睛”,精准捕捉产品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极大提升了产品的出厂质量。“在工业领域,企业级客户对AI技术指标要求十分严格,一个细小的技术瑕疵就可能影响一条产线的运行,必须得到客户的完全认可才有机会上线使用。”阿丘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郑慧伟说。
阿丘机器人的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他们针对工业领域指标严苛、数据少、碎片化等难点,构建了专用视觉小模型和行业视觉大模型的产业AI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PCB、半导体等多个行业,宁德时代、LG新能源、比亚迪等制造业巨头都是阿丘机器人的深度合作客户。目前,阿丘机器人的产品已累计落地超1200家工厂。“未来,阿丘机器人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沿,推动AI技术在更多领域的深度应用,为昆山的产业发展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贡献更大力量。”郑慧伟表示。
昆山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强调,要通过实施昆山智造“八大工程”,聚焦成链成群,推动高端、智能、绿色方向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在“数字+绿色”的领域,采取AI赋能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和绿色制造能力。在“人工智能+制造”方面,昆山发挥万亿级工业经济优势,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友达光电构建的“液晶屏缺陷检查大模型”、立讯机器人的“3C产品背板模组视觉AOI检测”等一批应用场景获批苏州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
▲东山精密智能制造中心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王超 任众
融媒体影像 | 陆恒 徐鹤千 袁新宇 经方浩 杜江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2844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