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浦连厢,“打出”健康新生活

02月11日 16:05

手握连厢、上下飞舞,随着动作的变化,连厢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在昆山的很多地方,公园里、广场上常能看到打连厢这项运动,打连厢的人像在健身,也像在舞蹈,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打连厢也称连厢舞,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在昆山市张浦镇,打连厢有着百年历史,张浦也因此享有“连厢之乡”美誉。“它容南纳北、兼收并蓄,表演者身穿水乡服饰、口唱委婉吴歌,表演内容主要反映本地文化与生活。”张浦镇星金村连厢队队长金兴妹说,对张浦人来说,打连厢不仅仅是图热闹,更寓意着美好和祝福。如今,每逢节庆日,打连厢必定是张浦的固定节目。

  

金兴妹介绍,打连厢的表演突出一个“打”字,主要体现在连厢棒周身飞舞,并伴随着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形成一整套表演过程,室内户外均可以表演。由于打连厢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愉悦身心,深受居民喜爱。

  

连厢棒是打连厢表演的主要道具,长约1米、直径3.5厘米,一般以竹竿为主要材料,上下两端开两个相对相通的长方形口子,间隔用细铅丝串上二三个铜钿(现用铝铁片)。张浦连厢动作轻快、明朗,主要有交齐、转棒、对打、转身等基本动作,表演内容主要反映吴地水乡的文化和生活,有插秧、摇船、纺纱、割稻、牵磨等水乡劳作的动作,也有歌颂幸福新生活的内容。


近日,记者在张浦镇星金村排练室内看到,表演打连厢《欢喜中国年》的队员们手拿连厢棒,伴随着音乐起伏不断变换阵型,前后走位,整套连厢节目行云流水、喜气洋洋。金兴妹说:“这个节目是特地为了庆祝首个‘非遗版’春节精心编排的,以‘中国年’为主题,通过对造型、动作的整体编排,共同组成一个原汁原味的具有浓厚乡土风情的民俗表演节目,以此来展现张浦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和大家对传统佳节的喜悦之情。”

  

在连厢舞保护传承工作中,张浦镇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张浦连厢吸取其他地方的连厢艺术之长、结合江南地区民俗风情,在舞蹈道具、服饰设计、章节结构及立意的升华上自成体系,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连厢节目。由于不断传承与创新连厢舞,张浦在2008年被列入苏州市特色文化之乡;张浦连厢在2020年被列入第五批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连厢的扩展名录;在2023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并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成为张浦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为了留住古韵乡愁、焕发时代活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张浦镇连续多年举办长三角连厢舞邀请赛,在2024年镇运动会开幕式上打造百人连厢舞精品节目,组队参加2024“柿树杯”长三角连厢舞邀请赛并荣获“卓越创新奖”,参加第六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目前,张浦镇连厢队拥有近500名成员,在各村(社区)广泛开展打连厢活动,还组建了南港少儿连厢队,定期进行教学并开展“连厢进校园”活动,使连厢传承后继有人。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张浦连厢翻滚腾跃,节奏酣畅,“圈粉”无数。去年6月7日,张浦连厢专题节目《连厢很开心》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德文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德语脸书专页播出,德国《欧洲时报》德文网进行了转载。自此,张浦非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身着水乡服饰,手拿五彩连厢,跟着节奏舞动,张浦连厢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一份灵动。”张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推进文化强镇建设,不断扩大地域文化知名度、影响力,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讲述张浦故事,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小城市标杆持续激发新动力、打造新亮点。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姚荔青

融媒体记者 | 张田

供图 | 袁新宇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