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实绩“挑起大梁”
编者按
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强调,做好2025年工作,着重做好九个方面工作,即聚力推动经济运行提质增效、聚力推动科技创新提质增效、聚力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增效、聚力推动集成改革提质增效、聚力推动开放发展提质增效、聚力推动文化建设提质增效、聚力推动生态环境提质增效、聚力推动民生福祉提质增效、聚力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面对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以及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何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即日起,“第一昆山”APP推出“聚焦九个‘提质增效’ 奋力冲刺‘开门红’”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如果我们还是和县域比,基本就是‘躺赢’,所以我们必须要拉高自己的发展标杆,跳出县域的思维,主动与经济规模相当的城市攀高比强,争做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探索者、引领者。”近日,省人大代表、昆山市委书记陈丽艳在省两会现场的一席诚恳言辞,受到会场内外的关注。
在县域发展赛道,昆山是当之无愧的“长跑冠军”,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GDP连续三年超5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和进出口总额连续四年分别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和千亿美元规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昆山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明确,继续锚定主要指标增速高于苏州、高于全省“两个高于”和加快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两个转型”要求,在稳住基本盘的前提下,更为积极进取地转方式、优结构、提质效,用确定性增量有效对冲不确定性风险,真正在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创新能量等方面挑起大梁。
在省两会的第一天,省委书记信长星围绕“信心”作了阐发。“信心”所传递的,正是挑大梁的“决心”。而昆山的信心是什么?我们不妨从“热力”“动力”“活力”三个维度来看——
“招大引强”一刻不停
随着昆山主要经济指标已迈上高平台,每个百分点的增长对应的都是近百亿元的增量。那么,高位之上,如何寻找新增量?昆山要靠好项目、大项目。
2025年的第一天,昆山喜迎新年项目落地“第一签”:马来西亚更加好集团投资超30亿元建设中国区总部项目。“昆山的发展理念与我们集团高度契合,布局昆山感觉很靠谱,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更加好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洪振辉说。
一边是新项目把昆山作为“不二之选”,一边是“老朋友”频频加码再发“新芽”。
新年伊始,昆山各地抓项目“热力”十足:1月6日,落户13年的昆山恒盛电子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高端太阳能金属网版项目并设立项目总部;1月9日,落户18年的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建设高端精密组件研发生产基地,布局低空经济、高端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1月10日,力鑫(香港)科技创新服务数字化平台项目签约落户……
项目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也是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没有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就没有高质量跨越的后劲。
对此,昆山更要大力招引一批确定性高、成长性强、带动力足的龙头型、税源型项目。尤其是向存量要增量,支持有需求的企业就地增资扩产,立竿见影形成现实生产力。“我们将持续优化项目服务,做好项目用地、用能、融资等要素保障,为项目建设、投资纳统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市发改委主任高豫立表示。
“创新源泉”竞相涌动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是重要支柱。
日前,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公示。昆山认定高企数达1054家,连续3年认定数破1000家,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超3300家,申报数、认定数、净增数、有效数均位居苏州各区市首位。
“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能力提升,通过‘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双轮驱动,以强主体激活发展新动能,促进科技产业良性循环。”昆山市科技局副局长张东营表示,聚焦自主创新,昆山将对标深圳“六个90%”的创新格局,健全科技企业培育链条,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创新联盟、联合研发中心、大企业研究院等,引导企业持续加大创新投入;聚焦联合创新,提档升级祖冲之攻关计划,探索实行“揭榜挂帅”遴选制度、“赛马式”竞争制度等,持续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机制。
而要让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解决好“用地难”问题则是关键一招。
当下,昆山高新区高端装备总部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鸿日达、龙雨、玖钧等八家企业设立的制造研发总部均将在此落户。值得关注的是,这八个项目均通过“数据得地”模式扎根。
△ 高端装备总部产业园二期效果图
去年,昆山大力探索实施“数据得地”模式,将有限土地资源向优质企业和项目倾斜集聚,全年低效工业用地转型超2300亩。“我们建设的高端环境试验设备总部项目,有望推动企业营收规模突破10亿元。”江苏拓米洛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去年昆山首家“数据得地”企业,公司副董事长廉照才表示,总部项目建设的53亩地块顺利获批,让企业发展放开了手脚。
优化产业用地空间结构,为培育经济增长释放新动能。要前进,总要爬坡过坎,也总有挑战不期而遇。为了积极应对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挑战,昆山将统筹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产业用地更新、工业区改造升级,大力推动“工业上楼”“数据得地”,建设一批制造+研发、+设计、+销售等功能复合的特色园区,以低成本产业空间换高品质工业发展。
市工信局局长徐康表示,将持续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挺进新动能取代旧动能、新科技催生新产业、新赛道孵化新模式的发展新周期,构筑昆山“智造”硬支撑。
“向稳向新”激活市场
临近春节,昆山满城芬芳。1月15日起,“一路繁花 香满鹿城”鲜花咖啡市集促消费系列活动在鹿城大地开启,“花市+商圈”“咖啡+商圈”点燃了这座城市的消费热情。
与鲜花相得益彰的是昆山一大批引领消费潮流、特色亮点鲜明的企业品牌在昆山成长壮大:“好孩子”“捷安特”“膳魔师”“星巴克”“供美香”“多威”……这些“昆山造”向着长青品牌、百年品牌不断迈进的同时,也为昆山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手上这款童车主打性价比,最大的特色是‘一车到底’,家长单手进行操作也非常方便……”好孩子电商(昆山)有限公司5个直播间内,15位主播三班倒,每天持续直播超过12小时。
“我们调整销售模式,尝试打造特色直播板块进行直播带货、跨品牌连麦等多种尝试。”好孩子电商总经理孙园园表示,好孩子品牌抖音、快手电商平台销售额已突破3亿元。
线上销售火爆,线下消费带动力也不容小觑。去年,昆山积极组织全市近50家企业参与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活动,发挥政府补贴杠杆作用,撬动消费市场焕发新活力。昆山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全年共实现零售额94.5亿元,同比增长195%。
促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今年,我国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新举措,家电补贴范围从8类扩大到12类,还增加了手机、平板等3类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
昆山将继续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发挥我市制造业强项,梳理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能家居、电梯、食品等本土优势品牌产品清单,结合“两新”政策,帮助企业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加强推广营销和市内采购集销。“我们将把握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延续契机,联动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平台企业,打造‘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全年可持续’的‘昆山消费’‘消费昆山’出圈品牌。”市商务局局长熊伟表示。
站在新起点,昆山将立足当前地位优势,一方面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最大程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顺势卡位新赛道、全力开拓新领域、积极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运行提质增效,扛重责、挑重担,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王超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0677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