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昆山年】剪有尽而意无穷——昆山剪纸艺术传递美好祝福
编者按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将迎来第一个“非遗版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国人对于种族延续、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认知与想象,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人类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目前,昆山共有非遗项目51个、非遗传承人47名,在一代代“守”艺人的守望、传承与创新中,传统非遗文化在此生生不息。春节将至,“第一昆山”APP即日起推出“非遗里的昆山年”系列报道,走近非遗文化传承人、走进非遗项目展演现场,记录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脉络,追寻不一样的非遗年味。
左手持红纸,右手握剪刀,轻盈舞动,纸花纷扬……转眼间,一条活灵活现的剪纸小蛇“诞生”了,配以鱼纹、牡丹、如意等纹样,年年有余、花开富贵、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跃然方寸间。
“马上要到蛇年了,十二生肖中蛇代表着智慧、灵活、神秘等。最近我每天都在剪各种各样的‘蛇’。”在阳光昆城苑小区的工作室,她小心翼翼将最近的剪纸作品摊铺在桌上,一一介绍,如数家珍。她就是有着50多年剪纸经历的曹红。
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工作室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红色的喜庆氛围扑面而来。
“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剪纸,感觉很神奇,一把剪刀、一张纸,想剪什么就能剪出来。”说起剪纸,曹红脸上满是自豪和骄傲。
老家在江西的曹红,从小就展现出极强的剪纸艺术天赋。八九岁时,她父亲所在的工厂有人办喜宴需要喜字,她自告奋勇接活儿,从此“一炮而红”,街坊邻居都夸她剪的喜字比买来的还要好看。一直到上高中,每逢家有喜事或者过年,十里八村的人都会找她剪纸。
“因为实在太喜欢,所以格外用心。”曹红回忆,裙子上的图案、箱子上的龙凤、肥皂盒上的鸳鸯、老房子的木雕……她都看着直发呆,默默记在心里,激发她创作剪纸艺术作品的灵感。很快,这些就会变成她剪纸中的美丽纹路。源于生活,但绝不描摹生活。曹红小时候的这份用心一直保持到现在。她说,艺术都是相通的,剪纸就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
2000年,曹红和家人来到昆山定居:“昆山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江南美景、水乡古镇、昆曲艺术都成为我创作的源泉。”《周庄古韵》《百戏盛典》《顾炎武》《玉见昆山》《苏州轨交11号线》……曹红在这座“非常好”的城市汲取灵感,创作了一批剪纸作品,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城市变化、时代变迁。
昆山剪纸花纹脱胎于传统苏绣的刺绣花样,精巧纤秀,线条流畅细腻,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学习钻研,如今,曹红已成为昆山剪纸传承人。2024年6月,苏州剪纸(昆山剪纸)入选《昆山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曹红剪纸工作室成为保护单位。
2025年春节是我国首个“非遗版春节”。为了庆祝这个不一样的春节,曹红从2024年10月就开始剪生肖蛇剪纸了,并特意创作了一幅《金蛇迎春》,将蛇的意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非遗剪纸”迎接“非遗春节”。
记者看到,《金蛇迎春》悬挂起来高度近2米,主图是一个大大的“春”字,一撇一捺包含双钱、元宝、四季花、祥云、如意等各种吉祥纹样。“日”字以阴阳八卦为形,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形象分列两边,蜿蜒环绕的蛇身与各种寓意吉祥、团圆、繁荣的元素结合,整体构思精巧、线条流畅自然。“春”字下方,金为主色的卡通蛇“戴”着昆曲头冠,妙趣横生。作品最上方有江南的窗棂、登梅的喜鹊,下方有孩童闹春、牡丹盛放……
“新春剪纸不同于平时的作品,图案和创意要喜庆热烈。”曹红说,剪纸纹样都是上千年传承发展积淀而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石榴象征人丁兴旺、蝙蝠谐音“福”、灯笼比喻红红火火、松鹤寓意长寿福瑞等。
剪刀随心游走,剪纸“剪有尽而意无穷”。采访结束,曹红小心翼翼整理好一幅幅作品,惜若珍宝。春节前,她还有十多场活动,不仅要将自己的作品送到最基层,还要教更多人学习剪纸,让这一艺术形式传承发展。
责任编审 | 李传玉 陆乐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融媒体摄影 | 季昊
融媒体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4057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