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点击】交通“一体化” 城市“无边界”

01月10日 14:39

苏州轨交11号线贯穿昆山全市5个区镇,东联上海,自开通以来,极大地方便了昆山市民的日常出行。“作为国内首条与上海轨道交通线网络对接的线路,苏州轨交11号线成功实现了苏州、昆山、上海三城一线的连通,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选择,有效缓解了昆山交通压力。”市人大代表丁以强说。


丁以强注意到,为了更加方便市民乘坐轨交,交通部门积极关注市民公共交通工具换乘问题,在合适的点位设置非机动车位,对沿线公交站点重新梳理,调整公交线路,在客流量较大的站点,用风雨连廊将公交站点与轨交出入口连接,方便市民出行。“今年以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公交集团积极开展专题调研,特别是针对轨交换乘出行,开通微循环公交W510路,进一步补强轨交配套微巴服务网,优化调整W522路、105路、109路、163路、社区巴士965路等线路。”丁以强说。然而,丁以强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这些还不够,轨交周边市民尤其是3公里范围内的市民,如何快捷到达轨交站点仍表现出了更多需求。


于是,在今年两会上,丁以强提交了“关于加大或优化昆山地铁周边微公交配置的建议”,希望制定轨交周边最后3公里范围内更便捷的轨交出行图,在确保安全方便的基础上,增加轨交微公交车数量、站点及频率,有效满足市民乘坐公交到达轨交站点的需求,为市民创造更好的出行环境。


丁以强表示,建议在居住人口密集区、老城区、商贸区等区域,以及前往医院及工业园区等方向,开设轨交微公交或增加轨交微公交数量及站点;同时,加大配置上下班高峰期轨交微公交的频率及数量,避免交通拥挤。此外,还要做好轨交3公里内区域标识指引,积极宣传乘坐公共交通,提倡低碳出行。


“交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昆山持续关注群众出行需求,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离上海更近、到苏州更快’成为现实。”市政协委员李顺也非常关注昆山交通发展,特别是毗邻公交开通情况,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他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与此相关的提案。


为进一步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促进毗邻地区经济文化交流,自2012年起,昆山主动对接毗邻地区,开通首条“毗邻公交”线路,截至目前,已开通运营“毗邻公交”线路14条,其中对接上海线路6条,对接苏州各县(市、区)8条,日均客流达1.4万人次,每年为500多万人次提供跨城通勤服务。昆山与毗邻地区公共交通网络进一步融合,基本实现了与毗邻地区公交服务全覆盖。


随着沪苏湖高铁的开通,越来越多人通过高铁苏州南站转乘前来昆山,特别是地处昆山南端的周庄古镇,吸引了大量游客。关注到目前从高铁苏州南站到周庄没有直达公交线路。从提升群众及游客出行体验,进一步促进古镇旅游业发展角度出发,李顺认为,开通从高铁苏州南站到周庄古镇景区的公交线路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完善昆山的公共交通网络,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也有助于缓解节假日期间景区周边交通压力,引导游客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符合绿色出行的发展理念。他建议,在服务方面,可以优化公交线路运营时间,根据游客出行规律合理安排车次,提高公交准点率和舒适度;还可以在公交车上提供景区介绍、旅游咨询等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


融媒体记者 | 李艳 段晓芳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