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点击】“数智”赋能,让城市更具活力
昆山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通过开发落地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在今年昆山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聚焦“数字昆山”建设这一议题,通过建议、提案的方式,建言献策,助推数字技术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市民更真切感受“数智”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昆山趁势而为,加快数字建设、打造智慧昆山,推动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今年两会,人大代表、市水务集团信息技术部部长薛颖从自己的工作生活出发,认真走访调研并撰写提交了“关于加快大数据应用,建设好数字昆山的建议”。
薛颖及其团队长期从事水务信息化建设,2018年起便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配套改革,增设接水预受理网上渠道,提高接水效率。同时,聚焦水处理过程数字化改造,在厂站深度应用工业物联网,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水务工作的生产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我们还要把目光从熟悉的智慧水务工作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民生领域,甚至涵盖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方面。”为此,薛颖在建议中提到,通过政务专网加强各部委办局的横向业务联系,有利于提高各种业务的跨部门网上行政审批效率,简化办事流程;通过移动端应用,提供掌上民生服务,有利于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进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通过建立城市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实时监控主干道路通行状况,智能控制红绿灯的切换时间,对于拥堵路段或交通事故路段,通过主要路口的大屏幕指示牌或移动端应用,及时提醒驾驶员进行避让;建立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以全市区域化卫生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促进各个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建设完善教育领域和校园网工程,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实现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信息的即时感知和发布,便于人们获取信息并适时安排调整出行计划。
“对昆山的发展来说,加快数字建设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政协委员,昆山市数据局党组成员、大数据中心主任朱淳说。数字赋能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新引擎、新抓手,朱淳持续关注数字昆山建设,提交了一批涉及数字治理等领域的提案,为数字昆山建设贡献智慧。
近年来,昆山率先建设公共“智慧底座”,通过数据集成、运算、协调、共享,有效打破“数据孤岛”、消除“数据烟囱”,为各类数字化应用建设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同时,精心打造“鹿路通”城市服务总入口,让群众“只登一个APP”,就可以享受民生服务、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教育在线、旅游休闲等超400项服务,有效提升了市民生活、办事便利度。在调研中,朱淳发现尽管昆山已经建成一批“切口小、方法巧、效果灵”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但依然存在各管一摊、各自为政等现状,必须突出“多跨协同”场景应用,才能连点为线、连线成网,织就一张惠泽人民生活的“智慧之网”,勾勒出现代化“数字之城”的宏伟蓝图。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朱淳建议,持续优化完善城市便民服务总入口“鹿路通”,聚焦城市所需、市民所盼,形成更多有特色亮点的数字化应用、个性化服务,全面提升“鹿路通”平台吸引力;打造更多优质“小巧灵”数字化应用,各业务部门要聚焦百姓急难愁盼与生活中的高频事项,建设一批流程更合理、技术更先进、体验更优质的“小巧灵”数字化标杆应用,持续提升市民生活的便利程度;提升“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水平,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革新为契机,以行业融合应用为需求牵引,加速形成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应用交叉融合、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以“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有效提升数字化应用的便捷程度,为昆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数字力量。
融媒体记者 | 肖旻泰 张田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916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