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在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上的发言(摘登)
加快“人工智能+”
民盟昆山市委员会
人工智能作为通用性最广泛的关键共性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引领技术,也是替代性最强的颠覆性技术,在现代工程技术群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必然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昆山有必要也有能力,在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上展现新的作为。一是完善政策供给,加快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助力更多优质资源落地、更多优秀人才落户,以资源要素的集聚推动产业生态的构建。二是优化算法算力,注重提升平台软硬实力。发放“训力券”、推动低碳转型、加快培育“高原”。三是聚焦垂直模型,深入挖掘场景使用需求。发挥特色优势、注重项目质量、注重社会效益。
创新优化招商机制
民建昆山市委员会
近年来,昆山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全力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换挡提速、跨越提升。应继续发挥招商引资“助推器”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一是建立新的招商资源统筹机制,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强化要素支撑、推动信息共享。二是建立新的招商平台协同机制,用好国资平台参与招商、联手园区合力招商、推动“风投+科技”发展模式、形成多元化融资协同格局。三是建立新的招商政策服务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重大项目、集中财政资金力量、营造亲商护商氛围、构建政策动态管理机制。四是建立新的招商干部激励机制,合理设置薪资结构、不断建强专业队伍、持续畅通晋升通道、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推动人文经济交相辉映
民革昆山市基层委员会
昆山应继续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推动人文与经济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厚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文底色。要在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实践层面促进“人文经济学”,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要将推进海峡两岸人文经济融合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昆山新实践时代内涵和要求。要找准着力点,厚植两岸特色文化,积极打造海峡两岸人文经济融合发展的“昆山样本”。充分认识打造具有两岸特色元素人文经济“昆山样本”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重视人文经济人才与技能培训,提升人文环境与公共空间品质;积极推动一批昆台融合人文经济项目落地落实。
构建新质城乡空间
农工党昆山市基层委员会
昆山亟需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目标导向,综合运用总量控制、存量优化、增量挖潜、减量置换、流量调节等工具,构建“布局优化+产权调整+利益统筹”的资源配置新模式,在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中打造新质城乡空间,进一步巩固拓展昆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比较优势。要以“头号工程”深化集成式改革,建立“两统一整”的工作新模式,用好三个土地整治政策“工具箱”,即“产业导入+资源撬动”“空间腾挪+权益置换”“连片更新+统筹归并”,探索建立土地要素不同类型或功能、不同产权权属以及不同空间位置的组合供应机制和方案,推动资源要素配置更好地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
高水平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九三学社昆山市基层委员会
昆山坚持逐“绿”而行、向“新”而进,正全力竞逐绿色低碳产业新赛道,按照“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理念,高水平推进低碳产业创新园区建设,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多技术服务和应用场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城市。然而,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上还存在风险挑战,如缺乏统一指导和规范、缺乏低碳发展投入激励、缺乏实用型减碳技术。建议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推动气候投融资改革,打通投融资渠道;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智改数转,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创新方法路径,营造绿色低碳氛围。
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
市工商联(总商会)
民营经济是推动“昆山之路”一路向前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近年来,在稳定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全市规上民营企业产值贡献突出、行业特色显著、产业覆盖完备、创新活力迸发,但也存在经济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的短板。建议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是围绕强基提质,建立民企系统化培育扶持机制。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夯实民企发展基础激活发展动能。三是聚焦选育培优,加强民营经济人士队伍建设。四是持续优化服务,建设高水平市场化营商环境。
探索推动数据资产化路径
市党外知识分子知联会
数据资产化作为将数据转化为可计量、可交易、可管理的资产的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地方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还能为地方政府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依据,推动公共服务的优化,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议我市在政策层面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出台地方扶持政策、探索建立监管机制;在数据治理层面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在技术创新层面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推动金融创新;在市场培育层面建立数据交易平台、培育数据服务提供商、加强宣传和培训。
全链条打造国际咖都
昆山开发区
昆山咖啡产业集群从无到有的快速崛起过程,正是中国咖啡产业高速发展的生动写照。我市咖啡产业链条日渐夯实、营商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产业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咖啡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但也在总部项目招引、产业链配套服务、“咖啡+”等产业新赛道方面存在提升空间。建议持续推动咖啡产业强链延链、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加快培育“咖啡+”产业新赛道,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实际成效,持续擦亮咖都新名片,高质量发展咖啡产业,为新时代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催化剂。
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城乡建设组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昆山有基础、有优势,但在场景拓展、设施支撑、协同管理、价值延伸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建议精准施策,走出昆山特色发展之路。一是积极探索创新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拓展文商体旅场景、探索低空智慧物流、深化城市治理应用场景。二是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统一规划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三是科技赋能提升运行动态管控能力,以智能化提升管理服务效率、以数字化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四是擦亮低空经济发展昆山特色品牌,以“低空+消费”扩大行业影响力、以“低空+服务”延伸产业价值链。
更加注重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一组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对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经营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昆山在企业生产性服务引入方面仍存在生产经营模式、经营规模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建议强化政府扶持政策,制定专门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对企业引入生产性服务给予资金补贴或税收优惠,降低企业应用生产性服务的成本;搭建服务平台,建立昆山生产性服务综合平台,整合区域内各类生产性服务资源,实现服务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建立服务标准,明确各类生产性服务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要求等,引导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903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