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全力开拓新领域,构筑发展新优势

01月08日 15:35

■主持人:

记者 张欢 唐昊

  

■嘉 宾:

市人大代表 杜 敏 陈洪云

市政协委员 夏 茵 石 准

市工信局副局长 陈立青

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浦景松

  

2025年,昆山将全力开拓新领域,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耐心资本、应用场景等方式抢抓产业新风口,加快建设长三角低空飞行器先进制造中心,大力发展以咖啡和大宗贸易为特色的高端食品产业,围绕医美抗衰与医疗器械做强美丽经济。结合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前瞻布局具身智能、未来显示、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形成先发优势、壮大先进产能。围绕此话题,昆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邀请正在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展开讨论。


抢抓“新风口”

加快形成新兴产业先发优势


主持人: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昆山将如何抢抓产业新风口,助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

  

杜敏:近年来,昆山抢抓绿色低碳发展机遇,建设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着力培育千亿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集群。周市作为园区的核心承载区,将全力拓展新领域、发展新兴产业,统筹做好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项目招引、运营管理等工作,布局碳足迹管理、ESG等业态,建设培育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对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以建设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为契机,以氢能装备产业园、新型储能产业园为攻坚方向,立足主导产业精准梳理绿色低碳细分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企业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绿色示范培育库,培树绿色典型示范企业带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同时,加快落地电力电子变压器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项目,力争在关键细分领域形成先发效应。

  

浦景松:工研院将按照“顺势卡位新赛道、全力开拓新领域、积极培育新动能”要求,大力实施科技招商,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是汇聚创新要素。强化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现有人才科创中心“前沿哨所”功能,围绕10条重点产业链,聚焦2-3个主攻方向,靶向导入国内外先进地区科创要素。二是强化协同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高水平建设北大昆山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一批前沿科技落地应用。联合链主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服务产业创新。前瞻布局具身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医美等特色专业创新园区,持续做大做强美丽经济。


做强“排头兵”

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能潜力


主持人:企业是全力开拓新领域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是激发产业转型发展的活力源泉。昆山将如何持续激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创新动能潜力?

  

陈立青:工信部门将坚持梯度培育,持续增强企业雁阵竞争力。全力推动大中小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形成了链主企业“头雁领飞”、专精特新“强雁高飞”、中小微企业“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壮大领航企业群体,梯次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规模实力、创新能力、市场引领能力的本土“链主”企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技术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的本土链主企业。强化专精特新企业示范效应,依托工信部昆山优质企业培育中心,实施专精特新播种行动计划,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提升专精特新发展水平。进一步挖掘中小微企业发展潜力,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后备军”。

  

陈洪云: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昆山应进一步完善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龙头作用,激活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成为“出题人、答题人”。引导更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组建更多创新联合体、科技创新平台,面向产业需求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好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招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科技成果落地昆山创新创业,实现成果转化,把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聚链成势,打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强化“硬支撑”

优化服务厚植产业成长沃土


主持人:激发产业活力,做强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离不开优越的营商环境。昆山将如何更好搭建载体平台、创新服务举措,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石准:产业平台可以集聚产业,实现“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和“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服务平台是让专业化的产业服务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配套平台是打造一个让产业人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活力的环境。结合昆山鑫欣科创综合体的实践,将围绕半导体、智慧医疗、绿色能源三大主导产业,构建集产业服务、专业服务、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物业服务与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服务平台,集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高端研发机构及研究人才,整合产业发展各项核心要素,全方位支持产业的发展和独角兽企业的培育。未来,鑫欣科创将以三个平台为支点,全力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夯实产业生态的各项要素,共建科创产业生态圈,共谋绿色低碳新未来,打造高科技产业集群。

  

夏茵: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强大支撑。我市金融领域将瞄准数字金融创新突破,助力科技金融提质增效。鼓励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内外部数据和大数据技术对科技型企业全景画像,提升客户筛选和营销对接效率,促进金融服务触达更多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支持金融机构依托创新积分、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等“技术流”信息,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建立科技金融风险监测模型,动态掌握科技行业趋势和企业市场变化,开展智能化风控和监测。数字金融将通过技术赋能、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管理创新,将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融媒体记者 | 张欢 唐昊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