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点击】描绘“一老一小”微笑曲线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老年群体的助餐服务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希望推动构建多元化、多形式的助餐服务体系。”市人大代表施振芳近年来关注城乡社区食堂建设,并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走访调研。
老年人的“一日三餐”不仅是广大老年人群关心的日常小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为了打通老年人就餐‘最后一公里’,昆山实施‘悦龄食堂’助餐工程,新增老年人助餐点10家。目前,全市助餐点位共有381家,其中包括老年食堂54家、助餐点327家。”施振芳通过走访调研,提交了“关于推进城乡社区食堂建设的建议”,希望我市能够在现有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助餐点等助餐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食堂建设,构建更具人性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15分钟老年助餐服务圈”。
施振芳在建议里提到,我市可通过合理选址布局,利用社区、街道、养老机构等现有场所,重点选择在居民集中居住区、活动聚集区、交通便利区建设社区食堂,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生活性服务业资源统筹利用、共建共享;优化服务供给,社区食堂可以实施分类计费,为有就餐需求的居民,特别是双职工家庭、特殊群体等提供便捷实惠的餐饮服务,将社区食堂打造成为集就餐、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增进邻里交流互动,提升居民归属感与认同感;制定扶持政策,采用“政府+市场”的运作模式,通过政策性优惠引导、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实施“一老一小有补贴、特殊群体有优惠、社区居民有普惠”的分类运营模式,既保障其公益属性,又提升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促进社区食堂可持续运营。
作为一名来自教育一线的政协委员,华红艳持续关注昆山民生事业发展。四年来,她撰写了《关于加快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工作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完善社工服务机制,推进学校社工项目全域覆盖的建议》等八篇提案,很多提案也成为助推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助力职能部门推进相关工作的参考。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激发创新潜能的基石。今年,华红艳和其他委员以界别小组的名义提交了“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校科技教育及深化学生科技素养涵育”的提案,希望各方合力推动我市中小学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具有科学家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未来人才贡献力量,为昆山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华红艳在调研中发现,我市近年来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科技教育的普及程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及师资队伍的专业性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中小学校的科技教育呈现出一种以赛事为导向的碎片化状态,缺乏一套系统、全面的科技教育规划,呈现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滞后且缺乏深度、师资力量薄弱且缺乏科学家精神传承、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显著等问题,因此,需要深刻认识到产业升级对科技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全面加强中小学校科技教育,从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等多个维度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产业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华红艳等委员建议组建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与工作团队;构建“大科学”教育体系,强化课程系统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传承科学家精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科学学科深化;完善科技特长生培养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宣传与推广,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动我市中小学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科技人才。
融媒体记者 | 阮欣悦 丁 燕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8939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