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昆山两会】履职有“温度” 为民“零距离”

01月02日 16:38

将政协委员、政协工作联络员挂钩到全市各区镇村(社区)的基层协商议事室,常态化开展“服务为民”、协商议事等活动,深入社区、企业等开展微宣讲、微协商、微监督、微服务、微建议活动,一直是政协委员履职“服务为民”的优良传统。



前不久,一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在巴城镇凤栖园社区如期开展。挂钩联系的市政协委员陈君与政协工作联络员及镇、社区、物业等有关代表一起,共同探讨解决小区停车难题,让“烦心事”变为“暖心事”。


为更好地协助小区解决停车难题,陈君曾多次深入社区实地考察,并与居民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意见和建议。“经过充分了解,并与相关职能部门探讨后,我们一致建议在现有停车位旁边增设横向停车位,并改造部分废弃绿化带,以满足停车需求。”陈君说,经过改造优化,凤栖园小区共增加停车位约107个,通行效率和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类似这样的履职活动不胜枚举。2024年来,全市各区镇政协联络工委组织367名挂钩委员、220余名基层政协工作联络员常态长效开展“服务为民”、协商议事等活动,打造了一批辨识度高、影响力大、接地气的“服务为民”工作品牌。如玉山镇政协联络工委在挂钩委员中开展以“亮身份、亮清单、亮成效、向挂钩村(社区)报到”为主要内容的“三亮一报到”行动;周市镇政协联络工委将挂钩委员全体编入“同周共议”委员工作室,设立“政协委员公益岗”;陆家镇政协联络工委将“服务为民”活动纳入“海棠红·幸福里”社区治理行动,推动委员下沉社区开展“9+3”特色服务项目。


同时,突出专业特色,成立涵盖文化艺术、教育医疗、经济科技、社会治理、民族宗教等专题性委员工作室38家;立足界别和委员专长优势,以“界别+”“工作室+”“委员+”等模式推动委员自主或联合组建近30支各具特色的履职服务团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红石榴·马叔委员工作室联合民族宗教组,搭建少数民族同胞“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定期举办民族同胞专项招聘会,免费为600余名各界群众提供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就业介绍、权益维护等公益服务;政协医药卫生组履职团队组织“医心医义”送健康下乡、“五联五共”惠企惠民、“医心送温暖”社会关爱三项主题活动,在各区镇、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活动30余场次、服务各界群众3000余人次


2024年以来,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广泛多层深入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按照2024年初制定出台的《关于在全市政协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通知》,市政协打造融合履职矩阵,擦亮亮点特色品牌,推动活动取得真章实效,有效激发委员担当作为,赋能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幸福“加码”。截至目前,累计开展150余场次“服务为民”活动,各方面参与数万人次,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学校,从民族人士到台胞眷属,广大政协委员各尽其长,奏响了“服务为民”协奏曲。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