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昆山两会】为民生“加码” 给幸福“加分”——市十八届人大2024年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综述

01月02日 16:38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找准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推进解决,为民生“加码”,给市民的幸福生活“加分”。


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共提出议案1件、建议259件,办件量再创新高。2024年,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和代表们的支持推动下,259件建议已全部办结,加强公交与地铁衔接等十多件重点建议有效落实,代表建议办理满意率连续五年百分之百


强化督办落实   “一号议案”卓有成效


经济要发展,安全要先行。在2024年初召开的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升城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被列为“一号议案”,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随即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议案办理。


2021年8月,周市镇将朱家湾村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纳入镇实事工程,按照先易后难、分批实施的原则,组织利通公司重点推进。2024年8月,朱家湾村实现了全村67户农房100%通气。在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瓶改”工作也取得实质性进展。记者在朱家湾路沿街商铺看到,过去被液化气钢瓶占据主要位置的厨房,已被电磁灶台和油烟净化一体机等设备取代,摇身变成一个亮堂堂的“全电厨房”。为有效提高“瓶改”积极性,减轻商户一次性投入成本,我市还制定优化了相关补贴方案,打消商户对改造费用高的顾虑。2024年,全市完成餐饮场所“瓶改”1953家、民宿农家乐等重点场所“瓶改”130家,张浦镇、周市镇、淀山湖镇实现餐饮场所“瓶改”全覆盖。“截至目前,周市已实现镇域范围内餐饮场所‘瓶改’工作动态清零,让老百姓用上了天然气和电,也享受到了财政补贴。”周市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宏一说。


一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和市人大监督指导下,市政府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城镇燃气本质安全提升,凝聚部门工作合力,持续推动城镇燃气行业健康发展,用户用气本质安全进一步提升。


聚焦中心工作   高效推进议案建议办理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中心大局谋划,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出发点,持续推进代表高效履职,提出了众多助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金言良策。


2023年6月24日,苏州轨交11号线开通运营,昆山正式开启“地铁时代”。广大市民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时,对地铁周边配套设施和公交体系的完善提出了进一步要求。经过前期广泛走访和调研,市人大代表章元元在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优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议》,希望能加快地铁周边停车场建设和加密公交接驳。建议受到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年度重点建议开展督办。2024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年度重点代表建议督办会,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总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答复,并和代表们开展面对面互动交流。


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编制了《苏州轨交11号线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设施实施方案》,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交通附属设施一体设计,制定了囊括公交、公共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小汽车等出行方式的一体化衔接设施“八件套”标准。如今,26个地铁站点出站见园,遍地葱茏,停车有位、换乘便捷,无论晴雨,市民出行乘坐轨交、公交切换自如。


代表建议传递人民呼声,承载着沉甸甸的人民期盼。代表们为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建言献策。市发改委在办理《关于扶持民营企业走出经济下行困境的建议》时,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出更多惠企举措。市商务局在办理《关于加大智能汽车配套产业引进的建议》时,坚持实地调研,现场座谈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超80家,梳理分析产业发展现状,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市教育局在办理《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议案》时,深入推进“五大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师资水平稳步提升,学生成长全面发展。


持续长效监督   让代表放心群众满意


目前,2022年市人民代表大会“一号议案”——《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高质量促进共同富裕》已实施近三年。2023年,全市164个行政村(涉农社区)账面资产总额达95.76亿元,村均可支配收入1262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594万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5.43%19.28%26.38%;可支配收入超千万元村数量达108个,较2021年增加31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15元,较2021年增长11.07%,农村集体经济呈持续增长趋势。


北青科创产业园位于青阳北路东侧,原本是一块容积率较低、租赁收益率也不高的地块,厂房老旧,入驻企业品质不高。后由周市强村公司投资建设,打造“垂直工厂”,园区容积率从0.7提升至2.0,不仅提升了产业园经济密度,还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2023年12月,产业园建成后,紧扣市镇主导产业,目前已吸引了10余家优质企业入驻,园区年租金达到620万元,投资收益率达到10.33%。“北青科创产业园的建立为村集体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是我们强村公司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昆山市周市强村富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勇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推动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在做好产业文章、加快载体建设和强化招商力度三方面下苦功。2023年,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企业175家,年销售收入近450亿元。2022年至2024年,累计新建(购置)和翻建“百村共富”载体项目34个,总投资约10亿元,全部建成运营后预计增加年收入约8000万元,农民生活富足的现实图景不断绘就。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聚焦民生热点,在落实办理职责、密切沟通联系和提升办理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办理一件建议,解决一批问题,推动一批工作”,切实提升代表建议办理的质效,为推动我市各项工作始终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进贡献人大力量。


融媒体记者 | 吴磊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8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