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向新提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实干必有成果、奋斗必有回报。前三季度,昆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4.95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省、高于苏州。翻阅成绩单,“新”与“质”构成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无论是传统产业焕新蝶变、新兴产业厚积成势,还是未来产业抢滩竞跑,无不展现出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创新动能。
当前,昆山正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立志到2035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县级市。
招大引强,产业向“新”精进
时至年尾,昆山经济发展的热度不减、力度不降。
11月29日,2024昆山·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合作交流会在深圳举行,总投资306亿元的49个科创项目签约落地。
今年是昆山的“项目攻坚年”。今年以来,昆山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持续抓好“两产两进两强”,大力开展重大项目“双比双看”和“2+2”重大产业项目招引竞赛活动, 1-10月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1个。
时下,寒意阵阵,但一处处竞相齐发的施工现场、一个个高歌猛进的项目,让人感受到的是昆山迅猛发展的强音。日前,总投资10亿元的易商花桥智能制造及新零售产业园竣工验收,完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据介绍,产业园将依托企业全球招商资源,重点引进高端制造业区域总部、高端制造及研发集群,进而形成区域产业集聚效应。
投资,是成绩单上的高分项。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35.38亿元,同比增长5.7%。伴随着投资结构的持续优化,重大项目汇聚成势,工地开工、设备进厂、产线达产,“热辣滚烫”的项目建设现场、企业生产车间直观地展现昆山的产业活力。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在10月20日举行的昆山发展大会上,总投资510亿元的75个项目完成集中签约,预计总产出820亿元;4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556亿元,预计总产出1300亿元。戴尔、友达、立讯、苏可菲纳……当天,既有初识昆山的“新朋友”,也有长期与昆山共谋发展的“合伙人”,他们在这里找到新的合作机遇。
涌动的投资热潮,释放出企业坚定看好昆山、持续加码昆山的强烈信号。福伊特造纸(中国)有限公司扎根昆山27年,作为昆山最大的德资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造纸设备生产和服务中心。福伊特造纸首席执行官安德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始终坚信扎根昆山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数以万计的企业与昆山相识已久,感情持续升温。双向奔赴,方能交融共赢。昆山的发展,需要项目的倾力加持;他们在这里,也可以共享昆山这座城市醇厚绵长的发展红利。
加速出海,“链”出开放新动能
来到咖啡烘焙企业亿政公司,记者看到,烘焙师轻轻割开麻袋,将生豆倾倒入料台,再通过管道送往烘豆机烘焙。
“从一粒咖啡豆起步,沿着产业链上拓下延,这与当年昆山人‘拆笔记本电脑招商’的精神异曲同工。”亿政咖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落地昆山以来,企业实现业务上的突飞猛进,当前正在昆山积极谋划更大的商业版图。
今年5月,国际咖啡品鉴者协会授予昆山“国际咖啡产业之都”称号。前不久,昆山咖啡“香飘”上海进博会,一系列咖啡产业推介活动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家企业及品牌参加……昆山通过一粒咖啡豆,进一步架起开放合作“友谊桥”,链接全球大市场。
前三季度,昆山进口咖啡生豆总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94.6%。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多地优质产区的咖啡生豆,正在抢“鲜”运抵昆山。
开放,是昆山勇立潮头的鲜明标识。今年以来,昆山外贸成色十足:1-10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6613.1亿元,同比增长11.2%,进出口值、出口值、进口值均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再看昆山面广量大的加工制造企业,同样在加快出海。“今年前三季度,思凯林销售额同比逆势增长超20%。预计今年全年销售额增长30%。”在公司总经理刘映明看来,在全球普遍面临消费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思凯林将“更高的性价比”作为竞争优势之一,努力形成价格与品质的“双优势”,打造出覆盖50国、连通3000余个全球销售网点的畅销网。
开放造就的广阔胸襟,让昆山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文化、人文领域都有着海纳百川的气势:集聚起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超1万个外资项目,4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昆山投资设立项目达108个;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6000个,10万台商台胞、3000多对两岸婚姻家庭在昆山安居乐业……开放包容、多元融合的城市品质,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风味、更有调性。
固本兴新,发展逐“质”攀高
11月29日,2024长三角电商交易会在昆山开幕。1.2万平方米的展馆里云集了200多家企业,数万个“品质好物”让人目不暇接,昆山企业搭上电商快车,加快触网升级的步伐。
改革起笔、创新为锚,历经“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等发展阶段后,如何进一步抢占赛道、制胜未来?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昆山切入新赛道绝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力方向。
以近年大热的低空经济为例,看似无中生有,实则有迹可循。从花桥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到旅游度假区的绿色航空产业园,引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100家。而昆山早已在该领域潜心打磨4年,基本形成了“设计研发+核心零部件”“机体结构件+整机制造”“运营服务+应用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不日新者必日退。昆山锚定创新,应势而为、顺势而上,再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创新城市。
蓄能聚力,强如磁场。昆山主动服务全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培育发展元宇宙、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三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56.8%,三年提升3.4个百分点。
向新提质,发展势能与城市活力相映生辉。以消费为例,今年以来,昆山相继举办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超1000余场次,组织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全年限上批发、零售预计分别增长5%、5%,新能源汽车零售额预计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55.5%。
目光投向未来,昆山迎来了新的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昆山提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系统构筑“4-1050”产业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绿色低碳、大健康4大新兴产业集群,深耕智能终端、元宇宙及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低空经济、储能、光伏、医美与医疗器械、高端食品等10条重点优势产业链,打造50个特色专业创新园区载体矩阵。“构建与时俱进的产业体系,是昆山再登新高峰的关键所在。”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认为。
在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抢占一席之地,而今的昆山踩准未来产业化发展趋势,锻造产业全链,正裂变出更大的增长极。
融媒体记者 | 史赛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7503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