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百行动”系列报道之“百村共享”篇:高质量打造“城乡共同体”

12月07日 15:22

城乡一体,共绘新景。行走于昆山城乡,城区内,高楼林立、商业繁华,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升级;乡村里,产业发展活力十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昆山的城与乡宛如一朵“并蒂莲”,交相辉映,和谐共生。



建设乡村美好新生活,高质量打造“城乡共同体”。我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构建规划管理共同体、基础设施共同体、公共服务共同体、权益保障共同体、成果乐享共同体为抓手,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让更多农民共同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增“颜”提“质”

和美姜巷入画来


姜巷村紧邻昆山主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户籍人口2286人、常住人口896人,是高新区唯一保留的特色保护类村庄。近年来,姜巷村以“保留乡土特色、保护地方文化、保障宜居宜业”为路径,成功实践自然村农房“统规统建”翻建模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完善、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乡村特色产业活力迸发,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尽现眼前。姜巷村先后获评中国乡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苏州市先锋村、苏州市宜居宜业和美村等。



姜巷村以“统规统建”模式下的整村翻建为序,一体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天然气进村入户、户厕无害化改造、“三线入地”整治、5G基站和光纤网络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村共翻建农房121户,新建1处集停车、应急、防灾于一体的人防工程,建设垃圾分类亭3个,增设机动车停车位253个、非机动车停车棚1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0个,基础设施“硬实力”不断提升。同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软实力”稳步升级,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百姓礼堂、文化民俗馆、百姓戏台,以及多处室外休闲娱乐场地,持续丰富完善“15分钟乡村生活圈”,实现党群服务、政务服务、养老服务、文体服务等集聚融合,让村民群众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此外,姜巷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开展乡村绿化美化,以“美丽庭院”“美丽菜园”“美丽田园”等美丽要素串联乡村;不断深化党建品牌“满‘姜’红·‘巷’未来”内涵,以“党建+网格+数字化”组合拳持续凝聚乡村治理合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


姜巷村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打造1400余亩“众里水巷”渔米生态园,精心培育鸡头米等土特产,促进特色农产品产量提升、品质提优。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上,姜巷村还支持村民发展餐饮经济、租赁经济,共78户村民因自有房屋出租获得每年每户约8.5万元的稳定租金收入。2023年,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1798.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7万元,较2021年农房翻建前分别提升5.78%9.04%


“乡恋”顾家

尽现活力新田园


锦溪镇顾家浜村地处锦溪镇最南端,三面环水,与上海青浦交界,西临长白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浓郁,民风淳厚朴实。



近年来,顾家浜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示范村、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先进村、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苏州市智慧农村示范村等诸多荣誉,并且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登上昆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政村“红榜”,所属顾家浜、袁家甸也连年登上自然村“红榜”,2023年袁家甸自然村建成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


来到顾家浜村,绿荫漫道,一步一景,依托“昆山之链”建设,顾家浜村围绕“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建设理念,紧扣“圩田浮甸、乡恋袁家”发展定位,在保护江南水乡基底格局的基础上,打造自有IP——“乡恋”,探索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凭借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系资源,目前,顾家浜村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文旅产业、规模农业和智慧渔业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2023年经营性收入556.52万元


垃圾中转站变身网红咖啡馆,荒废的坑塘被打造成一片湿地花海,原本“散乱污”的企业成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的新地标……顾家浜村利用空闲房屋、空地进行规划改造,初步形成了集咖啡馆、主题民宿、田园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乡村生活体验区,并创意开设特色农耕、手工体验、亲子采摘、运动休闲、婚纱摄影等农旅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以多业态兴村富民,带动近百名村民就业。2023年9月23日,在新华网主办的第十届文化和旅游融合与创新论坛上,昆山之链缘甸段喜获“2023生态自然旅游新空间”荣誉称号并成功入编《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汇编(2023)》。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顾家浜村不断健全完善村内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打造亲子乐园、爱心公园、颐养小院、乡村市集、心愿广场、红星驿站等一批惠民点位,积极盘活村内闲置资产,持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绘就乡村乐居图景。顾家浜村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乡贤示范引领作用,针对村重大建设及资产问题,群众做决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培养村民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睦邻友好;定期举办巾帼助农茶话会,持续关心关注关切困难妇女儿童,扎扎实实为广大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擦亮“情系民 顾百家”党建品牌,党员带头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形成了党员走在前、群众紧跟后的良好局面。


“多元”赋能

社区管理显质效


陈巷花园小区是陆家镇规模最大的动迁安置小区。由于周边是工业园区,目前小区内有1871套房屋为出租房。小区居民就像关不住的“水龙头”一样,每天都在流动,每月流动率约为10%,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不小挑战和难题。



针对小区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陈巷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为契机,探索“大数据”平台应用、挖掘培养治理骨干、深化多元共治,打造“自治+共治+数治”的小区治理模式,通过探索“大数据”平台应用、开展积分管理和优化服务,不断提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效能,让基层治理更有成效、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数据赋能提升管理效能。陈巷社区以家庭人员组成、联系方式、房屋类别、车辆信息等基本情况为基础数据,进行小区—网格—楼栋—居民户三维建模,形成社情户情大数据监管,看户知人、看房知情,实现“一屏”动态观全域,让基层治理抓得实、抓得准。社区一方面可通过数字平台上房屋管理、民生实事等模块动态分析人口信息和群众诉求,合理安排微网格力量和工作进度;另一方面,居民可以通过平台和微信群等反映困难、提出意见建议,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再进行快速处置、精准反馈,形成了高效快捷闭环的问题处置和解决模式。目前,社区实现1.2万名居民信息化管理、1871套出租房屋实时管控、12个垃圾分类点位工作机制优化,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为了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陈巷社区积极构建社区三级党群服务阵地群,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架空层党群服务点、楼道“邻里会客厅”与已建成的综合文化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红管先锋”物业服务点连接起来,不断丰富完善“1510”党群服务圈。服务圈在满足居民下棋、聊天需求的同时,更成为居民在家门口说事议事的新平台,让居民在治理中“唱主角”。


与此同时,陈巷社区与乐佳农发公司合作建设陆家未来智慧田园,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840亩,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A+温室工场、无人农场、粮食烘干中心、农事综合服务中心等,带动辖区村民就业56人次,村集体经济增收418万元。田成片、路相通、林成行、渠成网的现代农业新画卷在这里具“巷”化了。


融媒体记者 | 张欢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