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红”绘就昆山最美底色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品牌化。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超54万人,志愿服务团队超3700支,累计服务时长3892万小时,绘就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最美风景。
党的二十大代表段俊结合昆山开发区外来人口多、产业工人队伍庞大等实际情况,聚焦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成立昆山开发区段妈妈志愿服务队;周市镇反诈宣传志愿者王晓磊,组织开展反诈宣传活动300余场;学生志愿者郭申晖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000小时……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份爱足以见证社会的温暖。近年来,我市不断做大志愿服务“朋友圈”,各类志愿服务遍布城乡,一位位志愿者默默奉献,通过做好点滴小事为人们送去温暖和便利,也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蔚然成风。
节假日期间,在昆山南站、昆山站,市义工联合会每日都有20余名志愿者为旅客提供指引和帮助,站内设置志愿服务咨询台,为来昆旅客提供旅游信息、乘车咨询等服务;在周庄古镇,“水韵周庄”志愿服务队每日招募志愿者20余名,耐心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人员分流、紧急救助等志愿服务;在地铁站,随处可见志愿者提醒乘客有序候车,帮助有大件行李者、行动不便者上下楼梯,对市民咨询较多的购票、换乘、运营时间等问题一一解答……志愿服务不分年龄阶段、不分工作岗位、不分地域籍贯,人人可为、处处可为。
我市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数字化建设,搭建“志愿昆山”信息平台,实现志愿者注册、招募、团队组建、活动报名、服务时长记录等“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参与。
志愿服务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群人的战斗;不是一时热闹,而要融入城市血脉。这些都离不开制度化的组织、规范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运作。
为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我市筹建昆山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规范志愿服务行业发展,加强志愿服务人才培养,宣传引导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完善《昆山市志愿者嘉许礼遇办法(试行)》,详细规定志愿服务信息记录、星级志愿者评定标准及流程、表彰和激励等内容,确保可落地、可操作。
着力打造“1231+N”志愿服务矩阵。我市以“爱在昆山”为统一品牌,健全“并蒂连心”慈善基金、志愿者礼遇办法两项保障,完善市级、区(镇)、社区(村)三级组织。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建基层治理志愿服务队伍、应急管理志愿服务队伍、健康卫生志愿服务队伍、文化体育志愿服务队伍、新市民志愿服务队伍等N支队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我市打造志愿服务活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志愿服务信息化流程闭环,对志愿服务进行全流程在线管理。免费为注册志愿者提供意外保险保障。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选树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搭建志愿服务交流、培训平台。
此外,我市还将志愿服务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要持续吸收和壮大志愿服务力量,并根据志愿者专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服务时间等进行分类,便于志愿服务供给和需求对接。
“全城织爱”——昆山温暖行动自2014年启动以来,参与志愿者达40122人次,编织爱心围巾48821条;“鹿城大爱 你我同行”2024“慈善周”志愿募捐活动中,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志愿募捐,共募集善款超15万元;“同城伙伴”赋能学堂,帮助企业新市民职工群体提升个人形象气质和商务礼仪水平,丰富新市民职工群体文化生活;“e线拍”基层治理志愿服务项目发动广大市民通过“一键报”拍摄现场照片上报问题线索,参与基层治理;“鹿小军在行动”志愿者服务队发挥退役军人专业优势,以志愿服务“小切口”做好服务保障“大文章”……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是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市通过优质资源下沉、拓展服务模式、打造培育品牌,加快构建具有昆山特色的志愿服务工作发展新格局。
聚焦“一老一残一幼”等弱势群体,我市开展“志愿者关爱困难群体”项目,为困境儿童、特殊困难老人、贫困残疾人等群体提供跟踪巡访、精神慰藉、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服务。在企业,结合昆山外向型经济结构特点,聚焦企业员工“衣食住行”及心理需求,链接“政、社、企”各方资源,打造“社工+志愿”模式为集宿区管理赋能加码。在社区,打造“五社联动 五进社区”系列活动品牌,充分发动公安、司法、卫健、文体广旅、消防等部门开展安全、普法、健康、文化、关爱进社区活动,扩大以党建为引领、社区(村)为服务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志愿者为辅助的基层治理“朋友圈”,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民服务,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一个个暖在身边的品牌,一项项有针对性的服务,务实、精准、暖心,让志愿之光普照全城。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如今,越来越多志愿者成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建设中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也已成为“昆山共识”。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供图 | 段晓芳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5346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