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适应形势谋发展,创新机制增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举改革旗帜,谱写时代新篇。市文联将按照全会《决定》提出的“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工作目标,增强文化自信,改革完善文艺体制机制,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融会贯通抓学习,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市文联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学细悟、以学促干,让全会精神入脑入心。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起来,坚持一体学习,融会贯通。坚持文联是政治机关的工作属性,通过各文艺家协会、基层文联、行业文联等工作纽带,把全市“满天星”,聚成“一团火”。多渠道多形式团结引领全市文艺工作者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创作出更多反映昆山改革故事的精品力作,以优秀作品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在书籍出版、文艺创作和展览展示活动中传承传统美德,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
适应形势抓谋划,完善文艺工作体制机制。《决定》指出,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市文联将积极探索文艺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强部门与人员之间的沟通对接,深化信息交流和探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成果,鼓励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尝试和发展新兴文艺业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昆山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市文联将积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完善政策研究,加大正面引导力度。针对当前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大量涌现,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的现状,市文联将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推动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文旅融合,引导新的文艺群体和组织成为繁荣昆山文艺的有生力量。
立足昆山市《文化强市行动方案》要求,市文联围绕《方案》所提的“833计划”,将在未来几年实施开展若干计划,如“主题出版‘揭榜挂帅计划’”“红色主题创作计划”“特色文艺空间拓展计划”“文艺精品创作‘赛马’计划”“文艺品牌塑造计划”“文艺顾问联盟计划”等。
以人为本抓落实,培育文艺队伍增活力。文联是党委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的家园。文联组织要围绕文艺工作者的所思所想、痛点难点做工作想办法,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的“娘家人”。立足创作强保障,市文联要主动对接新资源、新平台,一切以呈现更好的作品为中心,推动不同文学创作相互取长补短,推动文学与其他文艺形态相互转化,形成百川汇流、生机迸发的文学胜景。搭建平台添动能,市文联要为艺术工作者架起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的平台,通过艺术交流、学习培训、展览展示等方式,让艺术工作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广大艺术工作者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增进艺能不懈努力。艺术创作是一项极其艰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家的艺术实践离不开一定的鼓励、激励和肯定。市文联将制定完善“文艺发表奖”“市政府文学艺术奖”“群众艺术引导资金”等办法制度,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潜力,推动昆山文艺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作者:昆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冯惠清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465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