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百行动”系列报道之“百村共治”篇:共建和谐有序善治乡村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民主高效的乡村治理环境。近年来,昆山市深入实施“百村共治”工程,通过探索开展“五个一”,即一个海棠花红品牌、一套小微权力清单、一项民主议事机制、一项美丽庭院行动、一个村务公开平台行动,切实转变治理理念,加快推行以“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展”为特征的乡村治理“1+4+1”模式,进一步夯实乡村治理基层基础,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通过“百村共治”工程的大力推进,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了农村基层治理从“大管家”到“大家管”,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乐村地处高新区,2003年底全部迁入“新乐锦园”,成为集中居住的新型农村小区。立足流动人口较多的实际,依托“1+4+N”基层综合治理体系,新乐村成功探索出破解人口倒挂治理难题的“柔性管理”新路径,打造了现代化乡村治理的“新乐样板”。
▲新乐村
新乐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环境赋能乡村治理。近年来,新乐村健全“乡村治理+人居环境”双向激励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纳入积分管理细则,开展“智慧积分”管理,并依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不断提升长效管理水平;深研“N”项模式,以积分制点燃乡村治理新引擎。结合自身痛点堵点,新乐村研究制定《新乐村积分管理细则》,并依托村民诚信积分数字智慧乡村治理平台开展考核管理,结合实践推动细则由1.0版本升级至3.0版本。“智慧积分”挂钩物质、精神双重奖励,村民可在线预约各类党群服务活动,或通过线上积分商城及线下积分超市进行实物兑换。累计采购积分商品271种,兑换件数超2.9万件,兑换积分超849万分。
在推进乡村共治的过程中,新乐村创新实施“四治融合”,激活乡村治理新效能。着眼“自治”,建章立制实现长治长效,新乐村完善监督体系、村规民约,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备好丰富的党建服务“菜谱”,让村民有菜可点,实现常态化开展系列公益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聚焦“法治”,固本强基促进社会安定,新乐村积极培育“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建设民法典长廊、乡风长廊、廉洁长廊等;立足“德治”,塑形铸魂培育文明乡风,新乐村开展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创新定制志愿服务证书,提高村民荣誉感和价值感,设置“诚信积分账户”,发放“乐民卡”,实时记录诚信积分情况,并进行公示,发挥积分制在乡村治理中的正向激励作用;抓实“善治”,蓄势积力增进民生福祉,新乐村构建由党群服务中心、卫星消防站、积分超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学校、菜园等组成的便民生活圈,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3年村级可支配收入超3400万元,位居全市行政村第二。
朱家湾村位于周市镇东侧,村内一幢幢小楼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一个个农家小院在村民的精心设计下,宛如一个个精致园林。近年来,朱家湾村先后获评了“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健康村”“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村”“苏州市美丽庭院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朱家湾村
朱家湾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建设“美丽朱家湾”为抓手,用一块“星级”牌匾、一张《家庭积分评比细则》让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以“自治细胞”激活“美丽细胞”,以庭院“小美”扮靓乡村“大美”。朱家湾村通过建设“百姓客堂间”党群服务点、“家门口”的党建“客厅”,三位退休老书记每天坐班收集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创建美丽庭院,持续规范垃圾分类、房屋出租、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以“绣花”功夫提高乡村管理精细化水平,全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2020年,朱家湾村整村67户翻建完成。结合村庄自身特色,朱家湾村积极发展“房东经济”,全村67户中有61户对外出租,全年为村民带来收入约600万元。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村庄治理环境,朱家湾村立足房东职能,加强配套服务全保障,积极开展“准租户”创建工作,安装消防“四小件”等必要的消防安全设施以及联网烟感报警等,确保租户和村网格员手机都能收到烟雾警报,第一时间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为充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村民参与村庄共治共享的积极性,朱家湾村积极探索群众共治模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联三包”专项行动,将自然村划分为9个责任区,67个包干区,牵头户9户,缩减公共保洁区域50%,通过发挥牵头户的率先示范作用,指导带动其他农户,使户与户之间相互联动,形成合力纽带,共同维护好责任区的人居环境。
陆家镇邹家角社区涵盖8个小区,常住人口1万余人,社区居民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多的现状,邹家角社区成功培育和打造“党那里”工作品牌,探索总结“最佳角”工作法、“亲和”工作法,营造“一家亲、心和美”的良好氛围。
▲陆家镇邹家角社区
打造“有乡情”的邻里守望“家园”。邹家角社区启动农村自建房小区改造工程,在尊重村民原有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小区房前屋后的种植区,在绿化和围墙中融入江南农耕文化等元素,规划出科普小菜园、村民小花园等区域,通过点、线、面的改造,精心描绘“留住乡愁,邻里守望”的美丽风景。同时,邹家角社区还依托海棠驿站阵地建设,打造支部活动阵地、居民议事空间;组建“红色之光”党员行动支部、志愿者团队等,通过入户宣传、理论宣讲等多重渠道,帮助居民转变思维,改正陋习,积极参与小区共建,共享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补齐“有乡韵”的人居环境“短板”。邹家角社区集中力量开展人居环境提升专项整治,通过集中清理、美丽庭院评选等方式,有效改善小区环境面貌,科学布局小区绿化,新增300余个停车位,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唱响“金乡帮”的居民自治“旋律”。邹家角社区充分发挥海棠先锋力量,以10户为单位,选举一名“户代表”,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形成多方参与、协商共治的“金乡邻”互帮互助治理模式;利用数字技术拓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开发“海棠笔记”小程序,及时登记居民意见、建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社区通过平台反馈的矛盾焦点了解居民关注点,通过各类问题占比确立工作重点;释放数据要素的治理价值,加快形成“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民呼我应、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发挥居民首创精神,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融媒体记者 | 张欢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372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