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启用生物多样性智慧观测系统

11月15日 16:18

用AI设备实时抓取高清画面,实现“看图识兽”;以声纹终端采集鸟鸣,赋能“听声辨鸟”……在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这套全新启用的生物多样性智慧观测系统“上岗”工作,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


苏州市昆山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徐路遥说,该系统在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启用以来,已有125个物种进入到智能监测设备视线范围,包括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小鸦鹃、红角鸮、红交嘴雀等15种,以及江苏省重点保护物种白胸苦恶鸟、黑领椋鸟、夜鹭等48种。其中,棕头鸦雀最为活跃,累计出现了1188次。

  

据介绍,湿地野生鸟类多样性的观测数据,是国际公认的评估湿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天福国家湿地公园是众多鸟类的天堂。昆山环境监测站以该公园为试点,于10月13日启用昆山生物多样性智慧观测系统,依托公园及周边多个生态热点,布设多台高清智能视频探头、红外相机及先进的声纹采集终端。这些智能设备能够24小时实时捕捉鸟类及哺乳动物的动态,基于AI深度学习算法以及海量野外监测数据,识别出各类动物的独特特征,动态监测物种组成、种群变化、时空分布,大大提升了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力争勾画出全市生物多样性“一张图”。

  

“用AI智能监测系统代替传统人工监测,解决了监测效率低、数据碎片化的问题,24小时不间断监控让监测与保护进入常态化、智能化、无干抗的新阶段。”徐路遥说。

  

用镜头捕捉生态之美,用科技聆听自然密语。未来,昆山生态环境局将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为试点,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物多样性观测系统,在阳澄东湖和城市生态森林公园建立观测系统,逐步实现生物多样性长期固定观测与科普教育良性互动,用科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驾护航,更好地服务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供图 | 丁燕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