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我们把镜头留给自己
“第一昆山”APP下载量超250万,实名注册用户突破100万;新媒体平台矩阵全网用户数超600万;今年以来,近180件作品荣获各类新闻奖项,其中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携手合作的《花开中国——百家融媒体“枫桥经验”60周年调研行》获评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到网站、微信、短视频等新载体,记者们不改初心捕捉现实,记录永恒;从春夏秋冬到天南地北,融媒人心中有光,始终前行。
近年来,市融媒体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推进移动优先战略,打通采编、技术等多重壁垒,重塑“策、采、编、审、发、评”全流程闭环机制,不断丰富新闻业务的内涵,激发内容生产新动能、新活力,走出了一条全新转型发展之路,为昆山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鼓”与“呼”营造了舆论氛围,凝聚了思想共识,激发了奋进力量。
1
勇立潮头主动作为
创新重大主题报道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质量高水平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党媒的使命担当。市融媒体中心把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助推昆山发展作为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围绕中心工作、重大活动、关键节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浓墨重彩做好重大主题报道,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今年以来,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心发挥党媒特色优势,围绕“以改革谋创新、以改革促开放、以改革优生态、以改革强联动、以改革增福祉”策划推出系列反响报道;设立“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专栏,从科技招商、营商环境、节约用地、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深挖“小切口”一线改革典型,推出数十篇报道;聚焦昆山全面深化改革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紧扣“五个一体”的发展部署,推出系列深度报道。
今年,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榜首,用一个个创新发展的实例,标注出中国式现代化在苏南大地的生动注脚。市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昆山全国百强县“20连冠”融媒报道,集消息、综合述评、主题系列短视频、视频短评、H5等融合产品于一体,解析闻名全国的“昆山之路”精神内涵,诠释昆山的创新发展密码。
鹿城大地,潮涌今朝。记者,意味着艰辛、意味着奔忙、意味着汗水。顶烈日冒风雪,采访的脚步无可阻挡;走街串巷上工地,抢险救援深入现场,拍摄无惧危险,写稿不分昼夜。这种不惧辛苦、心甘情愿的付出,对职业的坚守来自内心的最强音符,是沉甸甸的责任,是对新闻事业的坚守,更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
今年以来,全市的新闻工作者不懈努力,克难攻坚,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交上了一份又一份完美的答卷——创作了许多传递党的声音、反映人民心声、富有昆山特色的精品力作,用辛勤的汗水和出彩的工作业绩,凝聚起全市上下拼搏奋进的磅礴力量,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2
服务企业关注民生
拓展助企为民宣传
身处全国百强县(市)之首昆山这座新闻“富矿”,在融合道路上坚定前行的昆山融媒人,正是坚持对鲜活选题锲而不舍追踪,才有了一件件优秀作品,才迎来了新闻创作上的大丰收。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市融媒体中心及时关注重大项目签约、开工开业、投产投用等,推出“项目天天红”报道百余篇;持续聚焦企业转型、新技术、新产品等,推出“锻造新质生产力 催生发展新动能”系列报道30多篇;聚焦低空经济发展,推出《“昆”鹏振翅 迎风高飞》、《昆山城市航站楼——上海浦东机场的“空空联运”顺利完成首航》、峰飞航空“空中出租车”跨长江首飞等一系列宣传,不断提升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深度与厚重感,助力企业发展、民生改善、消费复苏,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在守住党媒权威性的同时,用更直达人心的方式来传播新闻,是记者们的不懈追求。巴黎奥运会上,昆山籍运动员赵杰以74.27米的成绩夺得女子链球铜牌,成为昆山的首枚奥运奖牌。市融媒体中心短时间内制作推出11条短视频、5条微信推文,以及报纸评论、综合报道等,同时在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进行广泛传播。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以强劲的风力和广泛的降雨范围,给昆山城市带来严重考验。在抗击台风“贝碧嘉”“普拉桑”的宣传报道中,“昆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60余条,“昆山融媒”视频号、“e昆山”抖音开展10场直播,累计场观近110万人次,抗击台风的新闻报道全网传播量累计达800多万人次,发挥出了强大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篇新闻的呈现,除了记者在前方“搬砖”,中心领导、值班编委、编辑、校对、美编也常常通宵达旦,为每一条新闻报道、每一个版面画面把关。他们甘做新闻工作的“隐形人”,堵塞漏洞、增辉添彩,确保新闻内容的准确、真实,推动新闻作品有穿透力、感染力。
3
以笔为犁千秋业
守正创新再出发
从“单打独斗”到“一体作战”,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矩阵“朋友圈”持续拓展,大传播格局逐步形成。通过加强传播手段和创新话语方式,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精品力作,做大做强正面宣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网络空间的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2024年以来,中心各平台始终紧扣民生热点,注重新闻内容的贴近性,采写有温度、有共鸣的新闻作品,推出有深度、有力度、有看点的全媒产品,用优质内容提升影响力,线上线下凝聚起更多正向力量。
作品创优是衡量一个新闻单位宣传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作为基层媒体,市融媒体中心一手抓日常宣传,一手抓精品创优,全年谋划,紧盯重点选题,加强研判,破题不同类型产品。在近180件获奖作品中,共有63件新闻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获奖质量和数量稳居全省县融前列,呈现出创优的“高原效应”。
今年,也是央媒集中报道昆山较多的一年。市融媒体中心不断加强与上级媒体的沟通联系,在做好内宣的同时,借力发力讲好“昆山故事”,外宣量质并举,中央主要媒体各类文章屡见报道,积极展示昆山现代化建设实践。今年已累计在央视发稿153篇次,其中《新闻联播》15篇次。
当前,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已经全面起势,新征程上许多精彩的故事,正等待全市新闻工作者去发掘、去书写、去讲述。
从一纸风行到腾“云”而上,市融媒体中心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顺势而为、持续创新,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全力创造媒体融合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情怀,与时代共进,为人民讴歌,多创作反映人民心声、引领时代前进、坚持守正创新的精品力作,继续深化媒体融合发展,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强大舆论支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获奖作品一览(部分)
● 第34届中国新闻奖
花开中国——百家融媒体“枫桥经验”60周年调研行(系列报道,二等奖)
2.2亿美元彰显投资中国信心 星巴克海外最大烘焙工厂在昆山投用(消息,入围初评)
“最强县”何以锚定千亿级咖啡产业链?(评论,入围初评)
新“县”象印记——探路中国式现代化县域调研行(系列报道,入围初评)
● 2023年度江苏省好新闻
双“11”我们约会吧!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万人试乘”融媒联动直播(直播,二等奖)
百戏盛典,这五年!(新闻漫画,二等奖)
写在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营之际(系列报道,二等奖)
击雨破风 “骑”聚鹿城(新闻摄影,二等奖)
一线牵三城 城城若比邻(新闻摄影,三等奖)
融媒背景下人物报道必须重视平民视角——对同一人物不同报道方式的比较分析(新闻业务研究,三等奖)
● 2023年江苏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
双“11”我们约会吧!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万人试乘”融媒联动直播(电视现场直播,一等次)
苏州首例台湾个体户经营者变更在昆成功办理(对台港澳消息,二等次)
全国县级市首例!昆山颁发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对外广播消息,二等次)
从逐水草而居到心安之处是吾乡——台资高地还看昆山(对外电视评论,二等次)
改革开放45周年——解密“苏老板”苏州县融全媒体联合报道(融合报道,二等次)
轨道上的双向奔赴——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运营融媒直播(广播现场直播,三等次)
当祖冲之、顾炎武、归有光……乘上苏州轨交11号线(融合报道,三等次)
● 2023年度江苏省县级融媒好新闻
不让“禁渔”误伤“渔业”!这条年产值40多亿元的产业链护住了(消息,二等奖)
“昆小融”帮帮团(新闻专栏,二等奖)
百戏,请亲启这份来自昆山的邀请!(融合报道,二等奖)
改革开放45周年——解密“苏老板”苏州县融全媒体联合报道(新闻编排,二等奖)
融媒体记者 | 翟玉标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2436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