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域 大作为——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首位

11月02日 15:56

昆山地处上海与苏州之间,县域面积仅为931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不足万分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从1984年起,昆山勇立潮头,四十年风雨兼程,矢志不移抓改革促创新、抓开放促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比较突出的是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定份额,小县域有大作为。2023年,昆山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分别达5140.6亿元、456.59亿元、1078.9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50元,处于全国各县市前列。今年上半年各行指标更上一层楼。

  

昆山综保区


县域经济是强国富民的基石。昆山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始终坚持这个理念,凝心聚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笔者40多年亲历、亲见、亲闻、亲践的感受来看,昆山之所以能连续20年夺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历经了革故鼎新、率先园梦、勾画建设现代化三个阶段,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三次飞跃”:

  

武神潭村


革故鼎新,打了经济“翻身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次飞跃。在1984年至1992年期间,昆山遵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敢于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开放,坚持砥砺前行,实现经济翻番。首先,革除单一传统的农业经济,白手起家,兴办工业新区,聚力驱动农副工“三个轮子”一起转,协调融合发展,经济突飞猛进,最终实现工农业总产值隔年翻番的奇迹,打了经济“翻身仗”,甩掉了苏州地区6个县排名末位的“小六子”帽子,从昔日贫穷落后、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域,一跃成为苏州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同时,摒弃“村村冒烟,处处点火”的苏南发展乡镇工业模式,独辟蹊径,效法全国在沿海地区创办1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做法,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费创办开发区(1984年8月21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充分发挥昆山毗邻上海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实施横向联合、外向拓展发展战略,很快吸引投资者纷至沓来。尤为突出的是凭借与上海各行各业紧密对接,承接了大量产业转移,硬生生地施展“借鸡生蛋”“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借智生财”的妙招,最终闯出了“农转工”“内转外”“低转高”的开放开发新路子,一举成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得到了党中央主要领导的肯定与赞扬。198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将昆山创造性地自费创办开发区的成功实践称之为“昆山之路”,顿时誉满海内外。因成绩卓著,1992年8月22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国务院批准升格国家级开发区,由此正了名、添了劲。在2023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综合排名中,昆山开发区位居第四,令人赏心悦目,十分钦佩。

  

昆链咖啡


率先园梦,全面振兴乡村,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第二次飞跃。在1993年至2008年期间,昆山以“快人一步,先人一招”的探索者姿态,勇于争先,敢闯唯一,创新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处处生机勃勃,真是“东方风来满眼春”。那个年代,昆山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开放开发,充分发挥紧靠大上海的地域优势、自费开发区的先发优势、引进培育众多的人才优势,实体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及效益日新月异,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大多产业由传统型转变为科技型、资源型转变为资本型,众多小而散的企业逐渐变为小而专、小而特、配套型强的企业,一些大中型企业构建成大而强、强而优、竞争力强的企业,园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三次产业协调推进、区镇联动融合发展,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加,城乡社保、医保并轨全覆盖,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公交通到村,居民收入不断攀升……乡村全面振兴,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可触可及,喜在脸上,甜在心里。对照当时全省实现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昆山率先为全省乃至全国县(市)提供了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样本,并马不停蹄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就。据此,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在中央电视台召开座谈会、新闻发布会,顿时昆山名声鹊起,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样板。

  

夏驾河科创走廊

祝甸村萱草书屋


牢记嘱托,勾画建设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次飞跃。在2009年至2024年期间,昆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不负使命,感恩奋进,继往开来再出发,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谱写现代化新篇章。2009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江苏视察调研时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随即,昆山市委市政府领导闻风而动,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年复一年践行总书记的寄望与嘱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化前瞻性和集群性思维,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新时代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组合,构建现代科技产业新赛道,让“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跨越。昆山系统构建“4-1050”产业体系,持续深化“2+6+X”新兴产业布局,如今,入驻昆山元宇宙产业园的企业已超60家,低空经济产业园已集聚研发、制造、服务上下游近百家企业。同时,不断扩大开放,目前已集聚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万个外资项目,总投资超1200亿美元;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落户昆山,标志着中国在星巴克全球各市场内率先实现“从生豆到咖啡”垂直产业链的规模化整合,昆山被授予“国际咖啡产业之都”;别具匠心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50个特色专业创新园区,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域内轨道交通11号线无缝对接上海、苏州,全市农房统一规划,推动“民生七有”向“民生七优”提升,城乡贫富差距不断缩小。久久为功,面貌大变,小县城跃入全国105个大城市行列,又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就。经有关部门考核,昆山2019年就基本实现江苏省2013年制订的现代化18项25条指标体系;2023年,昆山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万亿元台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45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3921元、4711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8:1,远低于全省全国比重。

  

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

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


时至今日,昆山已成为全国实现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率先地”、勾画现代化目标的“首先地”、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示范地”,“三地”叠加活力无穷,勇往直前,“昆山之路”将在新时代越走越宽。


作者:昆山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三会”顾问 张树成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