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小切口”,聚力“微更新”!为市民幸福生活再“加码”
近年来,昆山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需求,突出“小切口”,聚力“微更新”,坚持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一体化能力和水平,持续推动城市形态、功能质态、环境生态同步优化,推进住有宜居迈向住有优居,给幸福生活再加码。
长江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
关键词:舒心
基础设施集成式改造
为改善城市街区品质,优化城市风貌,住建部门从街区地面、立面到空间整体谋划、一体推进更新提升,打造美丽街区。
桥下空间改造
首先,着力补足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加大集成式改造力度。今年,住建部门聚焦老城区学校周边建设年代较早、道路老旧、破损情况突出的路段进行改造,消除安全隐患,为周边学校创建高质量绿色出行环境。目前已完成洁齐弄、里厍、许文塘等7条道路的改造提升。
其次,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持续推进LED路灯改造提升。今年,住建部门完成了亭林路、长江北路等12个路段共7970盏路灯改造提升工作,改造后夜间平均照明提升约2.5倍,预计整体节能40%左右。
南北后街架空线入地
同时,有序实施架空线整治工作,打造“无线美”的街区空间。住建部门制定了老城区三年整治计划和“一路一方案”清单,统筹推进电力、通信、监控等架空线整治。截至目前,状元泾、红峰路等19条道路沿线架空线已完成入地整治。
关键词:便捷
出行体验全方位提升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以来,我市不断完善轨交“B+R”建设,织密低碳出行交通网,已在符合建设条件的轨交沿线新增4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1610个锁车柱,实现“小绿”轨交全覆盖。扎实推动轨交沿线非机动车停放秩序优化,因地制宜打造绿化合围式、延边式、顶棚式、下沉式等非机动车口袋停车场,累计建设规划停车泊位15000余个。
轨交站点外的公共自行车
同时,我市积极回应市民关切,扎实解决停车难题,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闲置地块利用等方式,以盘活存量、加大增量及共享停车等模式拓展停车资源,累计建成机动车停车场8388处、停车泊位1148191个,新增共享泊位1547个。坚持以数据赋能提升停车舒适感,持续推进“牡丹停”泊位提升计划,19万个停车泊位动态数据接入,全市停车环境、市民出行体验得到全面提升。
商区周边增设的临时停车场
关键词:宜居
城市环境有颜又有品
公园融入城市,绿地开放共享。园林绿化部门结合城市更新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见缝插绿,增加座凳等功能设施,打造更多功能复合、全龄友好的“口袋公园”和精致靓丽的小微绿地,让城市空间“有颜值、有温度”,全市建成省级开放共享绿地14处,“昆小薇”项目376个,去年以来新增及改造街边座椅1714张。
街边“昆小薇”
建成好景致,更需要管出“好颜值”。环卫部门立足“道路见底色、标线见本色,绿化现景致”理念,落实高标准深度保洁,目前全市已打造37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对454条道路进行常态化、精细化保洁,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率达97%,管理成效不断延伸,城市颜值与品质不断跃升。
青年城市公园
持续开展建筑外立面清洗维护。今年以来,我市对前进路沿线33处建(构)筑物外立面进行清洗,规范沿街外立面附属设施7处,整治临街违法建设3处,进一步提升了城市街区空间品质形象。
融媒体记者 | 唐昊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117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