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10月23日 15:16

近年来,市发改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抓好稳增长、谋改革、优服务、促开放,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在高平台上行稳致远,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提供坚强支撑。

  

应对宏观经济新形势,持续巩固回升向好基础。作为宏观经济综合部门,市发改委将进一步聚焦经济运行难点堵点,强化潜在风险研判,做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走势监测预警,巩固工业、进出口良好增势,推动消费、投资贡献提升。研究出台一批专项增量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切实改善社会预期。抢抓“两重”“两新”政策窗口期,系统谋划一批发展新质生产力项目以及跨区域跨领域重大工程,做好第三批超长期国债项目对接和资金争取工作。

  

布局产业发展新赛道,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昆山产业基础扎实,产业链配套完善,市发改委抢抓行业风口,顺势布局低空经济、绿色低碳、新兴服务业等产业新赛道,低空经济领域已集聚整机制造企业6家、上下游配套100家,花桥低空经济产业园和昆山旅游度假区绿色航空产业园被评为苏州首批低空经济先导产业园;清陶能源、协鑫光电、中信博等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先导区率先启动;成功引进HPE(慧与)、中新园瑞、永旺梦乐城等服务业新业态,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55.5%。为落实好“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求,市发改委将围绕“4-1050”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重点聚焦新型储能、节能环保、低碳服务等领域,推动经济全面转型;围绕低空经济集群培育、场景拓展、设施建设等持续发力,全力打造低空经济先进制造高地;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作为主攻方向,围绕软件信息、研发设计、租赁商务、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加强优质项目对接,力争引进一批大流量、平台型、数字化的服务业项目。

  

抢抓重大战略新机遇,持续提升内外开放水平。昆山因开放而兴,我们始终把临沪对台作为开放发展的重要方向,成功纳入上海虹桥国际枢纽北向拓展带,苏州轨交11号线建成投运,实现与上海轨交11号线无缝衔接,嘉昆太创新核心圈“五大行动”深入推进。对台合作持续深化,累计召开11次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获得167余项支持举措。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一方面,抢抓沪苏(州)一体化重大战略机遇,加强与上海、苏州及周边区域在基础设施、产业科创、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发展,深化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全力做强花桥国际商务区,打响“上海有虹桥、苏州有花桥”品牌;另一方面,用好昆山试验区国家级平台,加强政策研究,为台企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机遇,更大力度支持台企融入内需市场,加强与本地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持续推动昆台深度融合发展。

  

塑造营商环境新优势,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昆山经济体量大,市场主体多,市发改委连续6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一批改革试点,全面升级“马上办”服务机制,“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成为城市“金名片”。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中,市发改委将以企业视角和用户思维优化改革举措,围绕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持续破除各类行政壁垒,加强公平竞争审核,依法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同时,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用好“昆如意企业会客厅”政企沟通平台,健全完善“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协调解决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提升市场主体的“体感温度”。


作者:昆山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高豫立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