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话】品读王计兵,我们到底在读什么?
骑行15万里穿梭于城市街巷间,利用送外卖的间歇创作4000多首诗,出版过《赶时间的人》《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低处飞行》3本个人诗集......近日,文艺界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共200余人参会,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的56岁昆山“外卖诗人”王计兵再一次闯入了公众视野,作为读者,我们在他身上“读”到了什么?
王计兵曾将诗歌比作自己生命空地上的一场大雪,于其而言,那一个个文字正像是一片片雪花润入他的心田,不仅填补了他内心的空白,更让他有了一扇窗口对这个世界真情告白。王计兵的作品全部来源于生活、扎根群众,他的诗写尽了外卖员、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劳动奔波者的颠沛流离和心酸苦楚,他的文字慈悲心满溢、抚慰感十足,常戳人泪点、引人共情,但这种情却不只是悲情,还有纵使孤身走暗巷,纵使世事多无常,却依然充满着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的豪情,给人以不屈力量。
王计兵说:“我们的生活是固态的,而爱好是液态的。只要保持热爱,液态肯定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在固态的缝隙里。”爱好从不奢侈,奢侈的是要一直保持这份爱好。默默写作30多年,就算“千年握笔无人问”,就算“人生唯苦独自知”,都没有改其志、易其心。人生是场勇敢的单程探险,关键是找到热爱坚持做自己。在王计兵身上,我们也看到,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应当是一条安静流淌的河流,而不是一场突然而至的露水,就算干涸,也一直在流往大海的路上。
某位哲学家曾说:“对许多人而言,我们登上并非我们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离家以后,王计兵多年辗转多地做过建筑工、捞沙工、翻斗工、外卖员等工作,一路的颠沛流离让他的人生剧本看起来多少有些黯淡,但所谓强者,就是全力“接招”,在结局落定前绝不会“弃演”,多年来王计兵与爱人勤勤恳恳、节俭持家,在昆山买房定居,并将一双儿女抚养成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圆满?所以,对于王计兵的文采或许我们只能欣赏,但他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却可以直接拿来“套用”。
责任编审 | 陈佩华 金燕博
文 | 王一旭
图 | 张文婷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