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加快推进系统性变革,奋力打造“四型”媒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明确了主流媒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为进一步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下一步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市融媒体中心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扛起责任使命、深化融合改革、瞄准未来前沿,奋力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的创意流量型、数字互动型、生态平台型、智库年轻型媒体,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扛起融媒担当、贡献融媒力量。
强化主责主业,打造创意流量型媒体。今年以来,市融媒体中心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持续深耕打造一流新型主流媒体,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深化提升,重要活动宣传报道亮点纷呈,创新创优良好局面加速巩固。作为党媒,市融媒体中心将充分发挥党的宣传报道主力军压舱石重要作用,全年统筹部署、持续深入做好三中全会精神宣传阐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昆山撤县设市35周年等重大主题活动宣传报道。坚持移动优先战略,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守牢互联网主阵地,通过创意生产奖励、流量数据考核等手段,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考核导向机制,推动更多具有“网感”和年轻态的一线报道涌现。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昆山发布”为龙头、“端抖微快”等为补充的新媒体矩阵,深化构建“先小屏后大屏、先端后报”的现代传播格局。力争将“昆山发布”打造为昆山首个粉丝量大、阅读量多、转发量高的“百万大号”,力争中国新闻奖年度获奖数量实现新突破,在江苏新闻奖、苏州新闻奖评选中再上新台阶。
硬化技术引领,打造数字互动型媒体。全会提出,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在深化媒体融合的下半场,市融媒体中心不断把握媒体行业发展动态先机,强化技术对融媒平台、产品、服务、交互等方面的引领与支撑。下一步,市融媒体中心将进一步抢抓新技术机遇,以5G、AI等先进技术驱动媒体转型,重构融合技术底座,引领数字化传播。大力推动数字人主播“昆小融”应用场景超百个,积极布局元宇宙技术在直播带货、数字文旅、社区传播等产业领域的升级应用。加速以数字化手段融合多元消费应用场景,重塑消费体验,构建起覆盖广、选择多的新平台,更好地惠及全市工会会员及企事业单位人员,着力把数字技术的新质生产力转化为融合发展的新质传播力和媒体引领力。
转化产业赛道,打造生态平台型媒体。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市融媒体中心始终坚持互联跨界思维,以平台化转型为抓手,打通融媒体与不同行业、领域的壁垒,积极对上争取承办市级、区镇大型政务活动,主动对外承接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商业项目。未来,市融媒体中心将持续夯实传统产业基础,积极培育探索文化体育赛事活动等媒体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扎实推进“智慧钢琴进幼儿园进社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优化“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进一步做大做强“第一昆山”APP,力争今年内“第一昆山”APP实名注册粉丝数破百万。在成为昆山最主流活动主办承办商基础上,努力打造生态平台型媒体,持续巩固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
深化机制改革,打造智库年轻型媒体。为落实好全会精神,市融媒体中心将自觉把县融发展放到更大坐标系中审视,自觉将媒体工作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体实践中谋划,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深刻洞察媒体发展趋势,以智库建设推动媒体年轻态发展,力争与全国多家顶级智库或研究机构建立深度合作,柔性引进全国5-10名各领域专家,在深度调研、峰会活动、榜单发布等方面打造传媒智库品牌,更好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培养建设,深入探索全媒体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将人员招聘、绩效考核、资金支持等进一步向新媒体倾斜,推进人才结构优化和内涵提升。
作者:昆山市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左宝昌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3005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