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普通话,开文明花
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普及,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推普周的主题为“加大推普力度,筑牢强国语言基石”。以此为契机,我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激发青少年、儿童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热情,营造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
多彩活动
掀起校园“推普热”
“小喇叭,教室挂,呱啦啦,说开话。语言统一少麻烦,快快推广普通话。听广播,看电视,谈经验,学文化。中华语言美,振兴大中华,小朋友们齐努力,一起学好普通话。”朝阳小学一(2)班朱歆妤在推普周写了一首童谣《学说普通话》,被转载在该校微信公众号上,同主题优秀的作品还有很多。
据悉,“朝阳萌娃写童谣”是该校推普周的活动之一。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提高师生普通话水平,该校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围绕宣传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我们组织了主题板报、书法比赛、童谣创作、讲故事,参加“我和我的老师”庆祝全国第40个教师节全市中小学生征文活动、“圣陶杯讲书大赛·第二季”全市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等活动,尽可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普热”也在幼儿园中出现。在市实验幼儿园游戏中,孩子们用普通话合作、分工、讨论……欢声笑语在实幼园里回荡。“我们一起玩吧!”“我们再一起试试,挑战一下!”“这样的规则你觉得可以吗?”话语间,儿童对彼此的信赖感、支持感也在悄然萌生。孩子们还化身推普小使者,向同伴、家人推广普通话。不同形式的活动让“推普之花”在幼儿们心中绚烂绽放。
走出校园
推普热情再高涨
小小“啄木鸟”走出校园,来到街头,把目光集中到一切有文字的地方。标语、宣传栏、广告牌,甚至墙报,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纠错之处。他们像啄木鸟一样认真寻找,仔细辨认,从商店标牌上、超市货架上、商业广告上,检查有无繁体字、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残缺字等不规范现象,并拍照上报。
“目前,孩子们在街上发现的错别字大多是商家为了实现谐音效果,以更好地宣传产品故意写错的。”一位语文老师向记者介绍,例如在甜品店“没问题”写成“没问提”、“好高兴”写成“好糕杏”、“好忙呀”写成“好芒呀”,超市名字“杨先生”写成“杨鲜生”等等。
“让他们去发现商家利用谐音双关造成的别字,是对他们规范用语的一次锤炼,以此提高学生对文字运用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市教育局表示,他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调查周边社区规范用语、用字情况,提升普通话规范运用意识。
此外,市教育局还借助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及时发布语言文字有关信息,为群众提供一个了解语言文字工作内容的平台。各区镇依托成人学校、社区服务社、老年活动室等载体,开展亲子阅读、古诗文诵读比赛等一系列推普活动,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延伸至社区、家庭,极大提高了群众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和能力。
成果斐然
文明之花开愈盛
近年来,我市以学校为基础阵地,以活动为主要载体,不断推动语言文字工作蓬勃发展。
作为使用规范汉字的重要阵地,我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将推普工作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开展校园节庆诵读,并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融进每日教学常规,纳入教育科研的培训与考核,通过定期举办推普知识及书写讲座,开展校级朗诵及书写比赛,创设三笔字练习专栏,引领老师苦练语言文字基本功,以身作则地培养学生“动笔就不苟,逢写必规范”的能力和习惯,共同提高各自的普通话水平。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并将这种影响力推及社会和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语言文字规范化不仅在校园落地生根,也在广大群众生活中普及推广。每年“推普周”期间,我市中心城区繁华街道、重要路口、公共场所总能看到书写着“请讲普通话”的红色横幅和宣传海报,市教育局利用横幅、倡议书、电子滚动屏幕等进行推普宣传,让社会洋溢浓厚的推普氛围。
“加大推普力度,筑牢强国语言基石”,这不仅是一句标语,更是如今我市推普工作的现实。汉语言文化包罗万象,有属于中国人骨血的浪漫,在求同存异的理念中,要立足自身,讲标准普通话,写方正规范字。今后,推普活动会作为一项持续、长期的工作不断深化。
作者 | 吴沛铷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7368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