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强基奋进,跨越蝶变,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最美窗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勾勒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以高度的改革自觉和抓落实的坚定行动,切实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最美窗口”的实际行动。
培根铸魂、走深走实,昂扬改革攻坚之势。要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高举旗帜引领方向,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依托“巴溪乡音”“理润巴溪”特色品牌,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对为什么改、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深刻领会,切实做好深化、内化、转化文章。要担责上肩强化落实,当前的巴城镇正处在爬坡过坎、跨越赶超的关键阶段,要把重大改革任务与巴城镇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快由镇向城跨越蝶变、全力塑造“最美窗口”的发展主线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改革攻坚任务见行见效,用“关键一招”激活巴城镇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砥砺奋进、高质高效,塑优改革攻坚之态。紧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以“七个聚焦”作为重要发力点,推动各项事业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行。勾勒产业壮美蓝图,千方百计稳存量、拓增量、防变量、提质量,围绕重大产业项目、新招引项目等开展投资攻坚十大行动,推进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提质延链,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建圈强链;融入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建设,深入推进规模企业培植、重点企业培优、中小企业培强、上市企业培育四项行动,高水平打造THI世和产业园等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绘就生态秀美画卷,全面铺展“3+3”规划布局,有序推进石牌梧桐小城、正仪昆曲小镇、巴城派尔(π)慧谷建设,构建高品质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空间;用心做好“水、碳、绿”三篇文章,有效沟通“五湖”水系资源,统筹布局生态湿地、景观绿链,促进形态、业态、生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谱写生活和美篇章,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谋划一系列民生“微实事”;高质量推进治理优化,推动全市首家集宿区社区梧桐社区党建服务和社会治理品牌建设;聚焦治本攻坚,防范风险隐患,加快智慧巴城“数字底座”应用,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大局。再现文化隽美盛景,擦亮昆曲源头“金名片”,顺应文化消费新需求,培育文化发展新业态;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依托思行学堂、道德讲堂等阵地,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民心惟本、善作善成,巩固改革攻坚之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深刻把握改革的目标引领、问题导向、价值取向,以善作善成的担当作为,确保改革更加凝神聚力、协同高效。深植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谨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大力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坚定锐意进取,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充分汲取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的不竭动能,坚定传承“敢为天下先”的巴解精神,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质效、开辟发展新局,把令人振奋的“蓝图”变成令人信服的“实景”。涵养清风正气,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矩、锤炼实干作风、涵养廉洁操守,不断祛杂质、强免疫、壮筋骨,营造专心谋事、干净干事的良好生态。
作者:巴城镇党委书记 朱叶华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631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