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英苗,培根铸魂育桃李

09月10日 14:24



三尺讲台传道业,一腔热血育桃李。今年9月10日是全国第40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昆山有玉,其玉在人。近年来,我市教师队伍持续涌现一批可敬可佩、可学可鉴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教育世界丰富而温暖。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示我市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显著成果和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今天,让我们一同聆听几位优秀教师的教育故事。



昆山中学教师:费健

从“心”开始,护航成长

我叫费健,是昆山中学的一名高三教师,工作7年,连续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高三学生的“守护者”,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巡楼”故事。

  

阳澄水阔、传是情深,伴昆中学子日知、日行、日成。在校园里,日成楼就是高三师生温暖的家。在每一个闻鸡而起的清晨,每一个星月伴归的深夜,我一遍遍地走在这栋楼中。

  

中午的日成楼,总是热火朝天的样子。还记得,有一年高三刚开学的苏州联考时,学校发现不少学生心态产生了起伏,便制定了“午间加油站”计划。我们利用午自修前的30分钟,在教室门外、楼道走廊等摆上了小桌子和凳子。老师们自愿牺牲午休的时间,驻守在这一个个“加油站”,为有需要的学生或批改作业、答疑解惑,或聊天谈心、解开心结,简简单单的一人一桌,组成厉兵秣马、备考备战的坚固阵地,帮助了学生平稳转换节奏,快速进入冲刺状态。

  

多彩的日成楼,总是元气满满的样子。都说高三复习的日子很苦很枯燥,但我们努力让高三的生活缤纷多彩、充满希望。除了高三的教学外,我还兼管德育工作。我们精心策划了“百日誓师”和成人礼活动,学生在师长的祝福中庄严宣誓,铭记18岁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创新开展了“高考倒计时50天心理赋能”行动,鼓励全体高三学生走出日成楼,在偌大的校园中以游戏打卡的形式,寻找属于自己的“高考必胜”签。我们的艺术节、美食节活动更是全员参与、欢乐火爆。数学无解,来杯拿铁;物理不妙,来串烧烤。我们高三的生活也可以这么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在一次巡楼时,一位陌生的学生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谢谢老师在迎考动员会上安排的棒棒糖,让我‘苦涩’的高中生活里多了些‘甜’,感觉自己‘棒棒哒’。”是啊,教育不是“死揪”,学生不是机器,教师的作用,就是调和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帮助他们在压力之下找到平衡和不断向上的力量。

  

安静的日成楼,酝酿着不甘平凡的力量。还记得,在临近高考的最后一个月里,热闹的日成楼变得越来越安静,静得仿佛每一块砖石都在默默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小吴是我们班上的尖子生,平时个性十足,但一模、二模接连失利,让他变得沉默寡言。直到在我的一次巡楼中,他鼓足勇气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参加高考了。”“怎么了?能说给我听听吗?”我知道,他此时最需要的是倾听与鼓励。我静静地听他诉说父母的期望、自己的懊悔。我知道,只要他说出来,一切都会慢慢变好。就这样,在夜晚寂静的日成楼道中,我和他一次又一次地沟通,从倾听到鼓励、从回忆到畅想,他又变回了那个眼中有光的孩子。在高考前一天,他送给了我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纸,贴满了他高三以来所有考试的准考证,上面标注着每次考试的成绩。他对我说:“老师,这是我所有的努力和挫折。我曾经以为这些数字定义了我的价值,但我现在明白,它们只是我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谢谢您陪我走过这段艰难的路,我已重新启程!”最终小吴考取了他理想的985大学。

  

心里有牵挂,就会脚步匆匆。每一个高三教师,都会有他独一无二的“巡楼”故事,我们用脚步丈量日成楼的十二时辰,用心关注高三学生的点滴成长。陪伴是无声的力量,也是最真挚的守护。我愿做高三学生的心灵守护者,诠释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昆山开放大学:赵文斌

产教融合,助力低空经济腾飞

我叫赵文斌,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19年。我曾经是一名企业工程师,在光伏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2011年,我加入了昆山开放大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开启了崭新的征程。

  

2020年,凭借对专业发展的敏锐洞察,我创立了无人机兴趣小组,点燃了我校无人机技术应用与发展的“燎原之势”。2021年,我组建了第一期无人机现代学徒制班,创新实施“3+2”分阶段培养模式,首批毕业学生已成功迈入职场,就职于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等业界知名企业。

  

2023年,学校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五年制大专专业,指派我任新专业的负责人。我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组建教学团队、制定教学计划、完善课程体系。通过赴企开展项目式工程实践,参与项目研发、制造与测试等关键环节,详细了解企业运营模式、技术特点、产品应用、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我们通过大量一线调研和分析,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采用“岗位刻画”与“人才画像”相结合的培养策略,对学生开展“三段式”培养,即在校内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随后进入企业参与实践,进而直接对接岗位需求。同时,依托中国民航局认证的“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中心”等权威平台,学生还可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实现“技能+证书”的双重提升。我们还与昆山鲲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无人机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将数字赋能中心二层建设为无人机实训基地,与之毗邻的近8000平方米网球场改造成了无人机户外飞行训练场地。

  

2024年,学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申报成功,学校无人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入了快车道。9月,我们迎来了37名无人机专业新生。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我们与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航天飞鹏无人机培训基地”“无人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同时,合作开发《无人机装调检修》课程,开发校本教材;引进企业真实案例和项目,分解为详细的实训任务,聘任企业工程师到校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我们与中国民航大学合作进行师资培养,协助学校引进无人机专业新教师,无人机教学团队不断壮大。作为专业负责人,我还有幸参与了学校与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牵头申报成立的苏州市低空经济县域产教联合体。

  

今年暑假,我校与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紧密合作,成功开展了中国民航局(CAAC)无人机驾照员执照的考证培训。15名师生考取了中国民航局(CAAC)无人机驾驶员执照。

  

坚持不懈,终将花开满园。一天,两名在航天时代飞鹏有限公司实习的学子给我发来了消息,他们说:老师,我们被选派到西北参与无人机的现场调试与测试工作。收到消息的那一刻,我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复。

  

踏上三尺讲台后,我的心便随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而跃动。见证着他们一个接一个,带着知识的光芒与技能的翅膀,自信地走出校园,成为企业中的璀璨工程师,那份由内而外的幸福与骄傲,如同晨曦中最温柔的阳光,温暖而耀眼。我为自己是一名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自豪。虽然我只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中平凡的一员,但正是这份平凡,让我有幸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找到了生命最真挚的意义与价值。

花桥中学教师:周春红

扎根乡村,培育闪耀的“繁星”

我叫周春红,是花桥中学的一名教师。工作10年,我当了9年的班主任。2019年加入于洁工作室。

  

在我的班级,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来自外地。我师父于洁老师曾说,这是新型“留守儿童”,他们大多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令人头疼又心疼。

  

生源即资源,问题即课题。面对复杂的生源和班级情况,我曾迷茫过,绝望过,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在班上开展了“我与心仪高中有个约会”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参观自己的心仪高中,和心仪高中大门拍个合影。然后,引导孩子们把梦想变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周制定学习计划、积累学习积分、每月举办幸运大抽奖活动,我自掏腰包给孩子们购买有趣又好玩的奖品,孩子们每次抽奖都特别兴奋。

  

我还组织了“学长花式进课堂”活动,邀请已经毕业的学长给孩子们来一场经验的分享。我关照他们提前在校园内拍好昆中各个角落的照片、带来一些限量版的昆中书签,在孩子们羡慕的小眼神中,我把昆中书签装进奖品袋,鼓励他们下一次的努力和进步。

  

我深知初中生正值叛逆期,苍白的说教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疾风暴雨的责骂更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我通过书信、家访、面谈等方式,慢慢走近学生和家长。小萍曾是我“繁星”班上的一个学生,从小寄养在舅舅家,初一才被接回父母身边。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与父母沟通不多,身上有不少坏习惯。初三中考前三个月,她还经常不上学,甚至想办退学。那时,我心情非常沉重,因为我清楚,一旦办理退学,这个孩子将面对更残酷的社会。为此,我和她聊了整整三个小时。首先,我描述了她不上学后可能会面临的困境,告诉她,想改变命运的话,她将走上一条比学习途径更为坎坷的道路。随后,我和她倾诉了我内心的感受,我表示,每次看到她空荡荡的座位,我都很伤心和担心。看到我泪眼婆娑,她给我递过来一张纸巾。我还告诉她,我会妥善处理她旷课的缘由,学校不会有她的流言蜚语,以减轻她的心理负担。最终,她回到了校园,并在三个月后,考上了陆家高级中学。

  

有一天,小萍到学校看我,得知她在高中一切都好后,我很开心。她临走时给我留下了一张书签,上面写着:周周老师,时隔9月,好久不见。在高中,时常会读您写给我的信,每次读完,总会勾起我对初中生活的美好回忆,回想起美丽幽默的周周老师和那些可爱活泼的“繁星们”朝夕相处的时光。谢谢那几年,您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无数次的宽容理解。也很抱歉,曾经多次让您失望。不论结局,感谢相遇,周周老师,谢谢你、想念你、喜欢你。那一刻,我的眼泪喷涌而出,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为人师表,我不负重任。

  

这些年,我经常收到孩子和家长们回信,里面有祝福、有共鸣、有给我的建议,甚至有孩子在信中为我作画。这一刻,于洁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具象化了:“教师要做一颗夜空中最亮的星,成为一束光,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学生。”我想,我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我愿继续扎根乡村,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我坚信:师生一起闪闪发光,就是教育星空中最美丽的风景!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