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戏·名角】“江南猴王”刘建杨:让猴戏焕发新生机

09月07日 15:27

“我以前来过昆山,还在舞台上演过绍剧经典猴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昆山服务非常周到。”国家一级演员刘建杨告诉记者,这次来昆山,印象最深的就是昆山通了地铁,交通更加便捷,相信以后发展会越来越好。


▲绍剧名段《闹天宫》


刘建杨11岁学艺,16岁开始登台学演猴戏,目前是绍剧猴戏的代表人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获第11届文华表演奖、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榜首、巴黎中国传统戏剧节最佳男主角奖等,师承绍剧猴戏表演艺术大师六龄童,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这一特殊艺术形象,被誉为“江南猴王”。


“近五十年的舞台表演生涯,猴戏已融入我的骨髓,那些经典动作已经成为肌肉记忆。”刘建杨说。记者注意到,卸妆后的刘建杨脸颊是黑色的。“我这是为了艺术不要‘脸’了。”刘建杨幽默地说,“因为我长期使用金色油彩,里边的化学物质渗透进了毛孔、侵蚀了皮肤,所以就发黑了。”


在刘建杨看来,绍剧猴戏的精髓在于人、神、猴三者合一。“刚开始演‘孙悟空’这个角色的时候,我仔细观察过猴子。猴子灵敏度高,胆子小,如果要拿东西,手出去慢,收回来就很快。后来,我开始观察人,观察人的动作,揣摩人的心理,然后在‘孙悟空’的身上融入人的个性,让人物角色更丰满。”刘建杨说。


今年百戏盛典期间,刘建杨和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的小伙伴们带来经典绍剧猴戏《闹天宫》。该剧取材于名著《西游记》第五回、第六回,讲述的是天宫集中兵力,在李天王率领之下,和孙悟空大战,最后被机智而又勇敢的孙悟空打得大败,孙悟空在众小猴欢呼簇拥之中,高唱凯歌,胜利回山。


“昆曲是百戏之师,绍剧也深受昆曲影响,我们来到昆山,也想和其他剧种的表演者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切磋。”刘建杨说,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把绍剧猴戏好好传承下去,加入一些现代的元素,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中国地方戏曲、喜欢绍剧猴戏。


融媒体记者 | 李艳

融媒体摄影 | 张骏申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