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生配套 加码幸福生活

09月05日 14:57

一座城市的建设,关乎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民生配套是否完善,又直接关乎市民幸福指数。今年以来,经过改组,市城管局加入市住建局,双方下好“绣花”功夫,找准民生命脉,于细微处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携手前行,为市民缔造美好生活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老城区里作“文章” 

上学路变新了


新学期、新气象。9月1日,又到了“神兽”回笼的时刻。今年,昆山市实验小学二年级生罗宇有了新的发现,“来学校的道路变得漂亮好多!”他给记者指了指学校边的一条小巷说,“本来这边有一个小坑洼,去年还差点跌了一跤呢。”罗宇家住学校边上的里厍新村,他所说的“小巷”是里厍路,这条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街道在市住建局市政养护部门的改造下,于暑假实现了“新生”。

  

“一直以来,位于老城区的中小学校周边道路建设和养护都是一个难题。”市市政设施养护所副所长金晓辰告诉记者,老城区道路规划早,尤其是学校周边交通更是紧张,里厍路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存在人行道不连续,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部分道板砖老旧松动、平整度差等客观问题。这些情况都影响到孩子们的上下学体验,产生安全隐患。

  

为了给孩子们一条“舒心、放心、安心”的上学路,市政养护部门抢抓暑假“黄金期”,冒高温、战酷暑,从沥青路面、人行道、侧平石、井框盖等“关键细节”入手,用好“绣花”功夫,针对老城区学校周边建设年代较早、道路老旧、破损情况突出的路,如采莲街、新昆街、里厍路、洁齐弄等进行改造提升。“其中,里厍路、采莲街、新昆街对应的是市实验小学本部校区、培本实验小学本部校区和柏庐实验小学,洁齐弄则是朝阳小学、朝阳幼儿园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必经之路。”金晓辰说。


改造提升后的上学路,没有了路面龟裂、沉陷、坑槽等问题,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高质量绿色出行环境,它以更完好、更安全、更通畅的运行状态陪伴孩子们共同开启新学期的新征程。


地铁站边要“空间” 

出行路变畅了


2023年,轨道交通11号线串联起昆山和上海,缩短了沪昆时空距离。它作为首条与上海地铁线网对接的线路,对昆山市民的日常出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截至今年6月开通一周年时,总客运量达到了5671.4万人次,随着客流而来的是对站点周边配套设施的极高要求。

  

“为了满足市民非机动车停车需求,我们对各站点非机动车停车位的利用情况作了监测分析,对车位布局进行了调整。”市住建局(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联合轨交办、交通局和交发集团做了大量的工作,将停车位从3000多个增加至15000余个。


其中玉山广场站是最典型的一站。该站紧邻昆山宾馆、中茵世贸广场、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地标,加之被居民小区围绕,呈现客运量大、公共出行需求高的特点,部分市民选择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站前广场及公园景观小品周边,不仅妨碍行人通行,还影响市容市貌。

  

“地铁作为市民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配套的静态交通管理会直接影响到市民幸福指数。”今年以来,市住建局(城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在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后,通过挖掘辖区内的潜在资源,利用原玉山幼儿园和前进路南侧地块,改造增设了3处非机动车“口袋停车场”。

  

“我们在周边设置挡墙、假山、绿植等,将新中式园林风格融入停车场地设计中,与玉山广场站的整体风貌相协调。”相关负责人介绍,场地改造释放出了550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破解了“不够停”“抢着停”的困局。

  

截至目前,通过改造原有人行道、增加停车区域、优化停车布局等方式,结合城市景观提升,因地制宜打造绿化合围式、延边式、顶棚式、下沉式停车场,仅2024年就新增玉山广场、绣衣、金浦大桥东等非机动车停车区域40处、泊位4000余个。


小微地块建“客厅” 

日常路变美了


生活里的“小确幸”来自于哪里?家住假日花苑的赵阿姨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家门口!”作为在这个小区住了十几年的老居民,她见证着周边产生的变化,“吃完饭去中山路散散步,再约几个老朋友去社区花园聊聊天,风景好又干净,日子不要太惬意。”她不停地称赞道。

  

这美丽干净的城市生活是城市建设管理者交出的共同答卷。2023年4月,中山路作为我市第一条“席地而坐”示范道路,结合近年“昆小薇”的口袋公园项目,市环卫部门按照高标准深度保洁,做到“四无三洁二见一现”,擦亮街区洁净底色,为市民朋友提供能随时落座休息的“城市客厅”。在它的边上,就是市住建局在街区东侧、假日花苑北侧建设的“昆小薇”——老旧小区社区花园项目。

  

“道路见底色、标线见本色、绿化现景致,是我们对环卫工作的要求,也与‘昆小薇’的理念相辅相成,实现1+1>2的合力效果,谱出一曲美与净相交融的城市之歌。”市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样的答卷在昆山的街头巷尾还有很多。例如集街36号地块原来是一处房屋拆迁后闲置小微地块,市住建局因地制宜对其进行了微更新,建设“昆小薇”口袋公园。这个以“集美庭”为名的口袋公园,延续了集街的街巷肌理,有机融合街区文化记忆,兼具典雅美与市井美,便利了周边居民休憩需求,也美化了街区市容环境。

  

扮靓城市风景线从每一条街巷做起,从每一处街景做起,让“小而美、精而活、优而专”微空间走进市民日常生活,让“诗画江南”的生态底色和“活力鹿城”的最美画卷从细微处溯发伸展,最终开出明媚的城市之花。

  

美好生活,尽在鹿城。“未来,只愿我们携手前行,让昆山市民的生活好上加好,一起走向未来。”下一步,市住建局(城管局)将继续真抓实干,提升民生配套,实现城市“颜值”和“品质”双提升,为市民幸福生活加码。


作者 | 吴沛铷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