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非遗传承人参加中国传统文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活动
8月26日,一场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交流活动在吉隆坡举行。昆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雪娟,带着融合昆曲元素的绳结技艺跨越国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示我国非遗文化。
今年6月,“昆山结绳”入选全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昆山结绳”是以中国结为基础的纯手工编织艺术形式,对中国结中的实用结进行重新组合、编排,来满足编织艺术创作,创作主题丰富多样,有吉祥物件、剧情场景、饰品挂件等。赵雪娟以及由她创办的巴城镇玉面琵琶手工艺术设计工作室,致力于传承弘扬这一非遗文化。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活动中,赵雪娟带去了她创作的昆曲主题绳结艺术作品,包括《牡丹亭》《长生殿》等经典昆曲剧目中的角色形象,作品形象逼真、色彩鲜艳,令马来西亚民众在欣赏昆曲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绳结艺术的独特韵味。
活动中,赵雪娟还耐心教授参与者如何编织绳结,并指导他们完成了融入昆曲元素的绳结作品。
现场参与的人很多,大家都觉得有趣有意义,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昆山结绳艺术的浓厚兴趣。
赵雪娟
赵雪娟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她的原创生涯起源于京剧主题的《生旦净末丑》,后来又将家乡的昆曲融入原创作品,《牡丹亭》《长生殿》《大唐贵妃》《浣纱记》等主题作品接连面世,巧妙地将昆曲人物元素在绳结艺术中展现,这些作品在国内大赛中屡获殊荣,成为展示昆山非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创作之余,赵雪娟和工作室的老师们还带着自己编写的课程和材料包,走进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将中国结和戏曲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各个角落。
文化交流是增进中马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途径,通过非遗文化更能传播好中国故事。昆曲绳结艺术为马来西亚民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作为昆山市政协委员,我深感责任重大。能够将我国的非遗文化带到马来西亚,我感到非常荣幸。马来西亚是此次交流活动的第一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绳结艺术,为传承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赵雪娟
融媒体记者 | 阮欣悦
供图 | 阮欣悦
责任编辑 | 刘文琦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496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