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朗老镇“四步”再现“阆苑仙境”

12月30日 15:06

在昆山开发区,有一座被综合保税区、光电产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一批国家级特色功能园区环绕的水乡老镇——蓬朗镇。曾经,这里门庭若市、熙熙攘攘,后因粗放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造成土地低效、管理粗放、配套落后等诸多问题,昔日的繁荣画面逐渐消失。

为重现蓬朗老镇“昔日阆苑仙葩境,今朝寻常百姓家”的景象,2019年昆山开发区启动蓬朗老镇更新改造工作。更新改造离不开规划引领,离不开资源整合,昆山市资规局拿到了一张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的“新考卷”。通过反复调研,多方论证,终于让老镇的定位清晰起来,“镌刻城市记忆、保留特色风貌、提升百姓福祉”是老镇新生的样子!

蓝图绘就,逐梦前行,开发区管委会会同昆山市资规局全面梳理老镇土地空间、用地潜力、产业布局、配套设施等资源要素和功能需求,为老镇更新量身定制了“规划先行,整体设计”“征收动迁,整理土地”“分类供应,全面提升”“加快审批,落实开发”的“四步走”综合改造计划。

规划先行,整体设计

根据昆山旅游空间结构“一核引领、两区集聚、四廊串联、四镇主导、多点补充”要求,相关单位编制改造更新方案,对老镇进行整体设计,明确“片区+区域”两个层级的发展路径,结合河道与老街打造南北向主街,形成“一街串三坊、两河联五园”的空间结构和十五个不同功能的区块,确定了整体更新方案和工作步骤。

按照整体更新方案,老镇将保持传统街巷、水系、院落构成的整体空间景观格局,保持民居粉墙黛瓦的传统水乡民居建筑特色,并结合胡石予故居、万源酱园等文化设施,配套建设民俗客栈、民俗会所、艺术工坊等,彰显酱坊特色、老街特色。

征收动迁,整理土地

开发区管委会会同昆山市资规局联合相关部门,在整理低效利用土地,理清地块权属,加快民房拆迁,推进散乱污企业治理等多个方面同步发力,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近年来,开发区管委会累计完成签约民房1100户,总建筑面积约16.3万平方米,签约企业140家,总建筑面积约75.5万平方米,腾出土地面积近2000亩。开发区管委会将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完成老镇区内征收清零工作,为之后统一改造建设扫清障碍、做好铺垫。

分类供应,全面提升

整理出的土地资源按照保护修缮历史遗存和完善民生配套设施并行的思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分类供应。

对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类的用地,通过划拨方式供应给建设主体,由其负责开展保护修缮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今年先期完成土地划拨用地供应,土地面积72000多平方米,用途为文化设施、公园与绿地、广场用地,建设主体已开展4处文保建筑及18处历史建筑修缮改建工作,并同步开展新建仿古传统院落和仿古街市建筑群的规划设计,总建规模20000平方米。

对于经营性类用地,则通过挂牌方式向市场推出,完善该片区商业、居住、社区服务等功能。近年来相继完成了动迁房项目和部分商业项目的土地挂牌手续,预计可提供1200多套、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动迁住宅和6400多平方米的动迁商业,能够补充4000多平方米的商铺、婚丧喜事大厅、物业社区用房等生产生活配套。

根据更新改造方案结合拆迁进度,今后将陆续推出学校、商住等项目,极大丰富该片区教育、医疗、居住、文化等城市功能。同时,结合生态廊道改造老镇外围生态环境,梳理水网体系,实行高标准精细化整治,打造宜居环境,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加快审批,落实开发

实行区内联合审批,通过联办、联审,缩短老镇修缮工程和服务配套工程建设项目预审时间,细化审批要点,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设开发过程中,开发区管委会和昆山市资规局组成专业团队,明晰部门职责,严格把控规划方案到实施蓝图的落地过程,在建设关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尤其在统一建筑风貌、控制建筑高度、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和营造独具特色的滨水廊道上下功夫,同步落实专业团队和咨询机构全过程介入,定期跟踪建设单位实施进度,积极介入建设过程调处问题,督促项目抓紧落实。

蓬溪有八景,蓬朗有乡愁。作为未来昆山城东生活和生产服务重要节点的蓬朗老镇,通过“四步走”城市更新改造,将实现土地利用布局合理、历史古迹保护落实、人民生活幸福便利的共赢局面,打造“蓬莱阆苑新江南”的新形象,协力推进“美丽江苏”新建设。

供稿 |  洪诚斌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