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粮库” 蝶变文化新地标

08月16日 15:23




“老粮库”


蝶变文化新地标






文创书店、美术馆、咖啡馆、民宿酒店……昆山一座座承载着江南水乡稻作记忆的“老粮库”,在时代的浪潮中迎来了“新生”,从昔日用作储备粮食,到如今成为满足大众多元需求的文旅IP,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氛围。“老粮仓”几经岁月洗礼,依然处处充满“宝藏”,如同一位见证了时代变迁和城市发展的老人,讲述着一段段关于传承、创新与共生的故事,绘制出一幅幅亮丽的鹿城画卷。


“老粮库”的新生,是昆山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文化创新路径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昆山坚持“精心、精致、精细、精明、精益”的城市建设理念,全力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依托水乡生态基底,深挖地方文化内涵,积极推进正仪、周市、陆杨、陆家、花桥等旧粮库改造,打造最具昆山特色的文化地标,展现水韵江南的生态绿色之美、内涵品质之美。



正仪粮库


正仪粮库位于正仪历史文化街区下塘街北桥堍城隍庙旧址之上,始建于1949年,原有的空间格局、仓储建筑等保存相对完好。2022年6月,结合正仪历史文化街区整体规划,正仪粮库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总建筑面积约0.6万平方米,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担纲设计,以本土文化为核心主题,采取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并重的方法,实现历史建筑的永续利用和活态传承。为更好打造城市新名片,昆山城投集团联合万科酒店与度假村将阳澄湖有熊酒店引入正仪粮库改造项目。酒店以“渔、樵、耕、读”为主题,围绕保护历史文化、融入农耕自然、营造品质生活三大主题重构空间布局。




陆家粮库



陆家粮库东临童泾北路、西面吴淞江,始建于1914年,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属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项目场地内现存市级文保单位“新诚米厂”的三座大米仓、龙王庙、原陆家粮库的仓储建筑等约50栋建构筑物,保存较为完整。陆家镇是全国首个童趣特色小镇,项目以“童趣”为主题,通过主题展示、精品零售、特色餐饮等业态植入,打造一座独具特色的童趣休闲乐园。




周市粮库



周市粮库位于周市镇茂源路南侧、青阳北路西侧,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项目原状建筑结构多样,规模壮观,包含多栋仓储用粮库及附属用房,整体保存较为完整。项目在保留城市记忆、保存建筑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植入商业功能,增加滨河景观,打造充满活力的滨水商业空间。项目保留并改造粮库特色筒仓建筑,增加现代设计元素,以场地内原有线性建筑形成一条特色商业街区,沿河增加绿地设计,绿地中设置汀步,打造亲水台阶,点亮滨河景观,增加城市活力。



花桥粮仓



花家湾滨水文化商业街(花桥粮仓)位于花溪路北侧、小瓦浦河西侧,地处花桥核心区域,占地面积近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3万平方米。花家湾以“粮仓记忆,商业传承”为定位,从文化粮仓变身新文旅IP,将文化资产、品质商业、滨水生态有机融合,打造花桥城市地标新客厅,满足花桥本地及周边地区市民商业文化需求。花家湾保留了花桥粮仓粮桶原貌,粮仓内部规划漕运文化展示馆,配合全新的玻璃幕墙观光厅,以空间的再造承载城市记忆与文化,在城市更新中不忘文化传承,每一个场景都让消费者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魅力和商业惊喜。



陆杨粮库


陆杨粮库位于周市镇友谊南路东侧、新塘河北侧,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建筑面积为0.79万平方米,包含多栋风格各异的粮仓和一座模具厂,整体保存较为完整。项目通过艺术空间的营造,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设计步行桥、光仓艺术馆等各类功能,打造传统风貌与城市活动相结合的生活休闲片区;营造活力滨水体验空间,沿用园区肌理,结合景观设计,形成别具原生野趣特色的景观通廊;步行桥横跨内河,休闲平台浮于水池之上,与光仓艺术馆形成互动,营造活力滨水体验空间。





融媒体摄影 | 唐旭骋 袁新宇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