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周庄丨建筑可阅读:沈厅

08月16日 10:04


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是周庄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这座建筑由沈万三的后人沈本仁在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造,占地超过2000平方米,坐东朝西。沈厅以其宏伟的规模、严谨的布局、华丽的雕饰和古朴的精雅,成为江南民居的典范。



沈厅于1995年4月19日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4月,沈厅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周庄古镇景区首个开放的景点。同年6月,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为其题匾额:周庄沈厅,进一步增添了其文化价值。



沈厅临街傍水,从水墙门到后厅室,一共有七进,五个门楼,共有大小房屋百余间,是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风格。




沈厅前部是水墙门、河埠,供停靠船只,洗涤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为生活起居之处。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大的“走马楼”。整个建筑规模宏伟,布局严谨,雕饰华丽,精雅古朴。



进入沈厅的第四进,便是敬业堂,它是全宅的中心,用来招待贵宾、祭神拜祖。敬业堂的正厅呈正方形,宽敞高爽,厅内空间与天井直接相连,保证了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敬业堂在清末又被改为松茂堂,取财源广进,松柏长青的意思。



全厅采用青色方砖铺地,规整方正,给人庄重坚实的感觉。门楼飞檐翼角,宏伟壮观。门楼的正中,有一个匾额,刻有“积厚流光”四个大字。四周额框镌有精细的“红梅迎春”的浮雕,构思精巧。



大堂楼和小堂楼的造型古朴而浑厚,梁柱上刻有代表吉祥如意的图案。小堂楼中有一尊沈万三的塑像,是沈家祭祖的重要场所。



底层南北两侧各有前后贯通的备弄,是给女眷和佣工走的。备弄中悬挂着《沈万三的故事》铜板画,详细介绍了沈万三的生平事迹。







沈厅被誉为江南民居之最,不仅因其规模和精美而著称,‌更因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它从过去走来,见证着华夏大地悠久的建筑文化传承。它跟随时代的浪潮走向未来,在活化利用中奏响美好序章。


综合 | 水乡周庄

编辑 | 蒋瑾

责任编审 | 黄蕾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