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古镇 乐享悠闲

08月15日 15:13





酷暑未尽,令人心生烦躁

这个时候不妨躲进

满眼青绿的古镇里

来一场与历史的约会

来欣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物

一砖一瓦一白墙

感受风穿过古镇街巷、桥边廊下

亭台楼阁,微微带着水汽

夹杂着阵阵荷香

这个夏天

来古镇,感受悠闲时光




锦溪古镇


锦溪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留存诸多人文景观、古迹名胜和无数独具明清特色的建筑。著名的景点有陈妃水冢、莲池禅院等。



锦溪古镇境内湖荡密布、河巷纵横。南有五保湖、淀山湖,西北有陈湖。古镇的内河道长达6公里,形成了锦溪河湖相通、泽浸环镇、街巷依水、桥巷相连的典型江南水乡风貌。锦溪古镇现存的民居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国时期建造的,大多数民居因水而筑、临水而建,房屋多为一、二层的砖木结构,青瓦白墙,临水开门窗或建筑水埠码头。两条沿河的街道形成了古镇的主要商业街。


锦溪古镇古迹文物颇多,莲池禅院、通神道院、文昌阁、陈妃水冢、古河驳岸、古石拱桥等8处被列为昆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河驳岸和古窑址群落已申报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锦溪古镇现存26座古桥,大都为明清建筑物,桥上碑记、挂联、花纺镌刻精细,形成水乡特有的“桥文化”。从明朝以来,锦溪古镇以窑业生产而著称,是传统支柱工业,形成了独特的“砖瓦文化”。全镇存有各式古窑15座左右,为华东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窑址群落。锦溪古镇传统建筑以明、清、民国初为主,具有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以民居民宅、四合院为主,以及水墙门、吊脚楼、落水廊棚、桥楼廊坊等独特的河街集市建筑,古建筑群面积占镇区民宅86%以上,建筑特色古朴,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千灯古镇


位于吴淞江边的千灯和大多江浙古镇一样,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网交错,因水而兴。这里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顾炎武的家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极具家国情怀的八个字使千灯古镇名扬天下。



在更久远的过去,这里还曾见证过春秋吴越争霸的古老历史。镇内秦始皇南巡过的胜迹——秦望山上,曾有吴越争霸烽火台。千灯别名千墩,出自《吴越春秋》,吴地有三江,其吴淞江畔有土墩999个,昆山南三十里处有一高土墩,为第1000墩,故称“千墩”。 吴语中“墩”与“灯”谐音,遂渐易名千灯。


千灯不得不看的景有“三桥邀月”,三桥联袂而筑,分别呈现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东边的小桥叫方泾浜桥,因河名方泾浜而得名,为明代特色;中间横跨尚书浦上的三孔石拱桥为恒升桥,恒升取步步高升意,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珑的木桥是鼋渡泾桥,为宋代特色。


而来到顾炎武先生的后花园,又是另外一番景致。顾园内曲水环绕,环水有致,有思宜园、颂桔轩、“归奇顾怪”(二石斋)、秀石虬松庄、秋山亭、三徐居、慈母阁、四柿亭等10个景点,各景点以诗文、字画、语录、塑像等形式展现亭林先生的精神和生平。徜徉园中,只见依依垂柳随风轻拂,假山奇石千姿百态,亭台楼阁在绿树浓荫里或隐或现,池塘里的各色锦鲤欢畅地游来游去。此番诗情画意,让人流连忘返。




周庄古镇


周庄位于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古称贞丰泽国,后称贞丰里,如今周庄入口处的牌楼上就横写着“贞丰泽国”的标牌。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公郎在此经农设庄,信奉佛教,捐庄田200亩及宅庵而建全福寺,百姓感谢周迪公郎的恩德,改贞丰里为“周庄”,沿用至今。



周庄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井字形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周庄有原住民800多户,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旧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来到周庄,有两栋老宅是不能不看的,分别是张厅与沈厅;有两个人是不能不提的,这就是沈万三与陈逸飞。张厅,原名怡顺堂,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所建,清初卖予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是周庄最大的老宅。


而周庄名扬天下,与著名画家陈逸飞不无关系。他创作的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将油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手法相结合,展现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风光。该画在美国展出时被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收藏,之后哈默访华时将《故乡的回忆》作为礼物赠送给邓小平,并改名为《双桥》——寓意架起中美两国的友谊之桥。周庄因此一夜成名,誉满天下。






融媒体记者 | 吴沛铷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