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法院一项工作获评全省法院“十大典型经验”

08月13日 15:50

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全省法院诉源治理融合对接十大典型经验和15项优秀经验,昆山法院“物业融合法庭对接典型经验”获评诉源治理融合对接十大典型经验。

  

2021年,昆山法院联合市住建部门成立全省首家常态化、实体化运行的物业融合法庭,汇聚司法、行政、行业和基层解纷等多方力量,打造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专业调处、诉调对接、示范诉讼、法治实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物业纠纷疏导化解新平台、司法助力基层治理新载体。两年来,物业融合法庭已指导调处物业纠纷4293件,促进整改物业服务问题850余处,推动3429起纠纷在源头成功化解,化解率达76.9%

  


物业融合法庭横向对接辖区各街道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纵向对接各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站,建立覆盖辖区4个街道及所有小区网格点的“1+4+N”物业纠纷防范化解网络。同时,物业融合法庭还吸纳6家特邀调解组织23名特邀调解员在线入驻,并联合司法行政部门、区域矛调中心设立11个“融诉驿站”,汇聚了业主、物业、行政管理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调解,不断提升自治能力,有效促进矛盾纠纷稳妥化解。

  


聚焦重点难题,物业融合法庭建立业主登记信息快速查询通道,引入特邀调解员开展行业评估、修缮咨询等,针对物业撤场导致的交接难、协调难等问题,组织撤场物业、新入驻物业、业主代表三方协商。目前,已在9个小区试点启动撤场物业纠纷治理工作,涉及物业费1950余万元,惠及业主2000余户。物业融合法庭还建立物业纠纷示范调判、公众评判机制,常态化邀请小区业主、物业公司、社区工作人员等旁听示范庭审,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批”的效果。



为全面提升物业纠纷诉前化解质效,物业融合法庭加强潜在纠纷排查,将物业费到位率、物业公司涉诉率作为评价物业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为物业公司和小区精准“画像”,督促“问题小区”物业自查自纠、提升质量。建立红蓝档案机制,将物业公司履职不到位情况记入红色档案,通报住建部门进行督促整改并公示;将业主无故长期拖欠物业费等行为记入蓝色档案,通过速裁快审、依法适用滞纳金条款,提升业主依法履约意识。常态化组织开展在线法治讲座、法官进网格、调解员进社区等普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综合 | 昆山法院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