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苏州市“两优一先”风采录】李峥:怀揣赤子心,抢占新赛道!
人物名片
李峥,清华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联合创始人、总经理,从事锂电池相关研究与产业化工作10余年,先后获评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企业“创新达人”、昆山市劳模等。
日前,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发布,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入选,这让身为总经理的李峥既欣喜又倍感压力。“再次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一方面是对清陶多年来在科研方面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对我们的固态锂电池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李峥说。
今年4月,上汽集团智己汽车对外发布新车型——智己L6。该车型率先搭载行业首个量产上车的“超快充固态电池1.0”和“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四驱版智己L6的最大续航里程达1000公里。为这款新车型提供“心脏”的,正是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首选方案之一,被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列入重要发展战略。2016年11月,南策文院士带领其团队在昆山设立清陶能源,全力公关全固态锂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与生产装备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生产;2020年,清陶能源率先实现了固态锂电池量产,由0.1GWh到1GWh的产能升级;2022年2月,总投资50亿元的清陶新能源固态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在昆山动工……作为亲历者之一,李峥对清陶在昆取得的一项项突破和进步颇有感触。回想10多年前,尚在求学的李峥在一次博士生社会实践时初识昆山。昆山工业基础好、工厂有活力、创新和人才备受重视,这为李峥后来到昆山创业埋下种子。2015年,在清华大学“昆山周”活动上,南策文院士团队与昆山结缘,第二年便带着团队来到昆山,成立了清陶(昆山)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李峥作为创始人之一,担任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科研和生产。在他和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清陶一次次取得技术和产品突破,为快速实现量产奠定坚实基础。
研发生产固态电池,是清陶能源的“看家本领”。此次上汽智己L6搭载的固态电池属于半固态电池,为了增强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导电性,企业在电解质中加入了10%的浸润液。该固态电解质厚度仅10微米,同时因采用了无机涂层,可减少电芯短路的可能性;当正极材料受热产生热量时,这一固态电解质层可隔绝热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固态锂电池的研发难度与传统三元锂电池相比,不在同一个量级。“固态锂电池的研发需要从关键材料、界面、复合电极、单体电池等不同层面进行考量。此外,全固态锂电池对工艺设备非常苛刻,这就对整个电池开发以及量产提出了新要求。”李峥说。在攻克固态电解质粉体制备粒径大、浆料分散不均匀等关键技术难题过程中,李峥牵头成立攻关小组,从多个参数入手,设计了上百组对比试验,每天深入一线工作10多个小时,常常废寝忘食。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断尝试,攻关小组终于可以稳定制备纳米级粉体颗粒,并实现较窄的粒径分布,彻底突破了固态电解质批量应用到固态锂电池上的最后关卡。
在李峥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清陶研制的固态电池从根本上解决了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一举攻克了固态锂电池领域的多项世界性难题,并获得北汽、上汽、广汽、中银投、上海科创等机构的战略投资。目前,公司共申请国家专利700多项,发展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估值达200多亿元。
虽然工作异常忙碌,但李峥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仍坚持每天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李峥第一时间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会议多次提及的重要课题,这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作为一名来自科研战线的党员,我要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建立起围绕不同方向、不同场景的开发团队,让有代表性、有竞争力的产品更好地服务市场,助力国家率先进入新能源汽车‘固态电池时代’。”李峥说。
融媒体记者 | 巫晓亮
供图 | 翁心韵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1746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