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暑“凉”方,呵护高温下的劳动者!

08月02日 16:20

连日骄阳似火,气温节节攀升,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建设一线、交通路口,“蒸”战高温的坚守随处可见。高温下的劳动者“汗”卫着这座城市,相关部门单位也采取错时施工、送清凉、发放高温津贴等方式共施“凉”策,为他们撑起“遮阳伞”,致敬高温下的坚守。 


进入高温季,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推出一系列防暑措施。针对交通项目工地,统一采取“干两头、歇中间”错时施工模式,优化作息时间,将作息时间调整为5点至10点、15点至19点,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同时,部分岗位采用勤倒班的方式,缩短连续工作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桥梁检测人员在高温天气下优先开展桥下与高架下作业,尽量避开烈日直晒;道路检测人员在清晨时段抵达工地,开展道路检测验收及道路巡查等工作。

  

据了解,各交通项目工地大量采购配备藿香正气水、人丹、毛巾、花露水等防暑降温物品,发放到每位施工人员手中;现场作业点为施工人员提供绿豆汤、大麦茶等饮品;下穿隧道施工作业点配备鼓风机、风扇等设备,做好通风措施。道路施工期间,为施工人员配备降温防晒衣物,通过物理降温降低人员高温中暑的可能性;搭设遮阳棚作为临时休息处,并做好防暑降温专项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医护知识,全面应对高温“烤”验。


除了交通项目工地,还有大量的建筑工地,在住建部门的指导下,提前制定防暑降温方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工人劳逸结合;改善生产环境,加大工地喷淋设备喷洒频率,设置茶水亭,为一线建筑工人配备必要的防暑药品、含盐饮料和茶水。有的建筑工地还进一步改善了作业区、生活区的通风和降温条件,确保工人宿舍、厕所、淋浴室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工作需要。有的建筑工地,为严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大食堂食品卫生检查力度;组织开展防暑降温与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高温下的环卫工人,用汗水呵护着这座城市的美丽。他们,同样也是最需要呵护的群体。面对高温,环卫部门积极落实落细民生保障措施,为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避暑纳凉的休憩港湾,开放全市共计370个环卫驿站。驿站不仅可以歇脚纳凉,还提供饮用水、应急药品等相关防暑降温物品,切实做到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


同时,环卫部门还科学调整环卫工人作业时间,采用避高温错时工作制,当最高气温达到35~37℃时,中午11点至下午3点暂停人工露天清扫保洁作业;当达37℃以上时,中午11点至下午5点暂停人工露天清扫保洁作业。加大机械化清洁力度,提高冲洗、洒水、雾炮强度和频次,既确保环卫保洁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又降低环卫人工作业强度。此外,市环卫处还联合市红十字会开展向一线环卫人员“送清凉”活动,向一线职工赠送“清凉礼包”。各区镇环卫部门也发放必要的防暑降温物品,将关爱和清凉送给环卫工人。

  

高温天,电力抢修从不“断电”、从不“脱线”。如何保障电力抢修人员“清凉一夏”,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工会组织开展高温慰问生产一线“夏季送清凉”活动。从7月中下旬开始,“送清凉”活动小组相继前往输变电中心、配电运检中心、不停电作业中心、营销部、供电所等24个部门和单位,为奋战在迎峰度夏一线的员工送上防暑降温物品。

  

在我市企业,一线员工高温权益有保障,企业不仅添置防暑设备,还准备了饮用水、凉茶、盐汽水等防暑物品,并依法依规发放高温津贴。为确保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我市劳动监察部门采取排查、抽查、座谈等方式,开展夏季高温劳动者权益保障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高温天气工作时间安排、高温津贴支付、劳动保护措施落实等情况,确保用人单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健康有序运行。


融媒体记者 | 段晓芳 史佳 肖旻泰 唐昊 谢婧扬

供图 | 唐旭骋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