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报道之三:以改革强联动,构建城乡繁荣美好前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劲头,聚焦以改革强联动,突出“城乡二元”向“城乡融合”提升,持续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让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比翼齐飞,构建城乡共同繁荣的美好前景。
张浦镇副镇长 顾亚平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要求,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实施外引内培战略,推动产业化水平“趋优向新”。将聚焦“延链补链”,加强农业招商,力促张浦镇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数字化发展,推进乡村产业集群发展。同时,聚焦“土特产”文章,发挥“张浦黄桃”“张浦梨”“张浦杏鲍菇”等国字号农副产品品牌优势,发展“特色果蔬+高端食品+工业旅游”模式,以张浦镇打造高端食品产业集群为契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其与农创金华、源极赵陵、水乡姜里、科创尚明甸等特色村庄联动,带动特色农业品牌产业链延伸,努力走出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计华明
纵深推进乡村振兴“五百行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和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成果乐享的“城乡共同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市民与农民公平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均衡发展、农房翻建改造、就业创业促进等延伸性服务方面,加强协调、加大投入、久久为功,不断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农村更新行动,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盘活村级低效用地、推进集体老旧资产翻建等为重点,持续优化城乡发展空间,提高集体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姚志鸿
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就是要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将坚持规划引领,深入开展《昆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研究》,切实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让“交通一张网”织得更密;完善路网体系,深入实施“东接、西融、北联、南协”区域联动发展策略,系统谋划、加快实施“两环四联八射”快速路体系和“十六横十二纵”框架路网;发展多式联运,推进沪通铁路二期、陆家浜铁路货场等建设,打造联沪通苏的“三横一纵”高等级航道网,研究落地更多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打造更加协同的运输体系;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火车站区域交通功能和环境品质,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窗口,构建“轨交+公交+慢行”一体化出行体系,引领绿色出行新风潮。
市乡村建设集团董事长 顾良
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城市更新与乡村建设的双向发展将加速推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功能、产业以及公共服务将深度融合,不断跑出乡村产业振兴加速度。将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做好土地空间资源要素市场化运营,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投资与建设。将以“资源赋能”保障现代化建设土地资源要素需求,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担当新作为;以“三产融合”构建现代农业发展循环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以“转型升级”推动存量闲置资产资源提质增效,为企业做大做强释放新活力,奋力闯出一条“讲情怀、敢担当、勇拼搏”的乡村建设新路径。
昆山高新区
泾河村村委会主任 费建忠
奋力打造“集体经济强、百姓收入高、服务供给优、基层治理好”的“泾河样板”。泾河村将牢牢抓住毗邻城区地理优势,利用村集体商业用房,积极引导沿街商铺打造美食一条街;加快老旧工业园改造升级,以工业园区更新推动集体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物业管理服务团队,打造“城乡建设优质生活服务商”,对外承接物业管理服务项目,不断拓展强村富民的新渠道。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对标城市标准,不断提升泾河村优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高质量构筑便民服务中心、百姓功能会所、日间照料中心等“十大便民载体”,高标准制定股权分红、普惠医疗救助、体育健身等“八大村民福利”,建成“5分钟公共服务圈”,擦亮泾河幸福底色。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市将全面深化改革,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城市与乡村互促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融媒体记者 | 张欢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091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