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报道之一:以改革谋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连日来,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以改革谋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提升。
市工信局局长 徐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紧紧扭住科技创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市工信局将以改革创新精神竞逐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来说,就是做好“123”:聚焦高质量发展“一个目标”,聚焦数实融合、四链融合“两个融合”,聚焦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三个重点”,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让企业“群”雄竞起、让昆山“群”英荟萃。
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徐杰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必须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5A级人才科创服务机制,围绕高层次人才和人才科创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打造爱才育才引才用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持续升级“昆如意”企业服务枢纽平台;引进联动一批政、产、学、研、金高端资源,以资源整合突出生产服务提质扩面;做细做全服务事项,以暖心贴心突出人才服务安心无忧;汇聚专业力量、讲好昆山创新创业故事,以机制创新突出招才引智创优增效,营造才企需求“一件事”“马上办”的优质服务生态,让广大人才近悦远来、各展其能。
市工研院董事长 浦景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扭住不放、持续用力,通过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推动产学研深度对接、全面融合。市工研院将深入贯彻全会精神,聚焦元宇宙、新能源、大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方向,着力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优质项目;聚焦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建设,着力培育50亿级整形医学及抗衰产业园;聚焦产学研深入融合,联合高校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一批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破解“卡脖子”难题,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聚焦创新生态营造,充分发挥天使基金作用,以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让更多先进技术在昆山竞相涌现、落地生根。
昆山鑫欣科创副总经理 石准
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平台作为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汇聚地,是实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作为昆山首个科创综合体项目,昆山鑫欣科创坚定不移地以“建载体、搭平台、设基金、产业化”为方针,不断集聚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服务链、人才链等产业发展的各项核心要素;以打造“五分钟生活圈,让园区每天为科学家节约1小时”为理念,打造集科研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于一体的新型科创综合体;以“科创力”转化为“生产力”为目标,建设成为“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特色专业创新园区,让科创企业在此成群成链、积厚成势。
昆山长鹰硬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启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要开拓细分市场,就得在研发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制造技术水平。我带领企业深耕新材料领域二十余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打破行业内中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未来,长鹰将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勇立时代潮头,致力于为新兴科技提供更强、更硬的基础材料,推动新材料产业和基础制造业快速进步,为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进程贡献力量。
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接下来,我市将紧扣“新”的方向,坚持招大引强、培优育强;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全力推进50个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建设,加快实现“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跨越蝶变,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融媒体记者 | 张田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20678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