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之链,“链”上生花
迎着清晨的微风,闻着花草的芬芳,每天早上八点半,锦溪女孩胡呈都会准时来到位于“昆山之链”首链缘甸段的昆恋露营主题咖啡店,开机、磨豆、压粉、萃取……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她虽然听不见窗外清脆的鸟鸣,但能闻到咖啡温暖而浓郁的香气,她喜欢这味道,正如村庄在“昆山之链”建设后的一步步演变,她相信生活也是如此,从无到有,先苦后甜。
时间不语,细雕景致
近年来,昆山市委市政府紧抓长三角绿色一体化发展机遇,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篇布局,创造性推出“昆山之链”生态建设工程,并将南链作为首链工程在昆山旅游度假区内率先启动。
2022年6月
“昆山之链”首链工程启动段开工建设
2022年11月
启动段1.6公里建成开放
2023年2月
“昆山之链”上首个A级驿站昆恋露营主题咖啡店正式营业
2023年4月
由闲置厂房改建而成的顾家浜新村委会竣工
2023年9月
“昆山之链”首链工程缘甸段10公里慢行环线正式贯通
2023年11月
缘眼慢行桥建设完成
2024年6月
昆链国际垂钓基地正式营业
经过2年的“精雕细琢”,一处处景观节点和活化建筑从无到有,像一颗颗明珠,串珠成链、连片成景,镶嵌在昆山南部水乡一条美丽“项链”之上。眼下,“昆山之链”南新路北段(淀湖段)建设正继续向北延展至城镇,生态宣教馆、拉谷谷设计酒店、建筑学校等功能节点也在加紧推进建设,“链”上生花、“珠”环翠绕的景象也愈发具象化。
生态产业,振兴乡村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随着“昆山之链”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慕名前来,而位于这条生态廊道上的袁家甸自然村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野村庄,变为了导航地图上搜索的热门坐标。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昆山之链”首链工程的带动下,袁家甸乘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顾家浜村党总支书记徐涛说:“目前这里已经通过了省级‘特田’验收,这意味着,村庄的改变并不只是浮于表面,我们在努力挖掘特色经济,形成长久产业链,让乡野精致、让村民变富。”
作为“昆山之链”首链缘甸段的建设方,昆山滨湖新城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在党建引领下与顾家浜村形成“村企结对”,通过整体建设和持续开发,帮助盘活村集体资产。如今,每逢节假日都门庭若市的昆恋露营主题咖啡店,便是由村里的垃圾中转站改造而成,在滨湖集团的精心运营下,成为了无数游客争相打卡的潮玩地,给村庄带来全新生机。村里闲置鱼塘摇身变为生态鱼养殖基地,1500亩高标准农田产出的优质“乡恋米”迅速销往全国各地……通过租赁、网上销售等一系列措施,滨湖集团尽显国企担当,在帮助村民致富的同时,进一步带动和激发当地村民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的热情,让村民共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
咖香、米香、鲜花香……“昆山之链”的芬芳逐渐飘向长三角都市圈。一家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上海企业被“昆山之链”蓬勃的发展生机吸引,在袁家甸自然村租下了10亩田地和6栋民房经营民宿。今年4月,这家名为“十亩之间”的民宿正式开业。沿着村道缓步前行,穿过“月季廊道”,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前院种植了各种鲜花,后院栽种了蔬菜瓜果,在企业营销推广下,不少周边城市游客慕名来此体验锦淀周的水乡田园生活。
远离喧嚣,重启生活
“昆山之链”生态工程的建设,不但有效推动了村庄的有机更新,更顺势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随着乡村咖啡、乡村民宿、农家饭店、垂钓基地等各类业态的“落地开花”,村民们有了更多灵活就业的机会。农闲时,他们有的成为民宿“管家”,打扫卫生、做早饭;有的当起了“园丁”,打理维护“昆山之链”上的一草一木;有的发挥自身老渔民优势,协助垂钓基地发展水产健康生态养殖……通过“再就业”,村民们实现了“农闲时节人不闲,就地就业稳增收”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年轻人也赶了回来。2004年出生的沈欣雨就是袁家甸人,大学毕业后,原本可以去大企业的她选择到昆恋咖啡就业。“这里收入待遇挺好的,不比市里差。”沈欣雨说她愿意留在村里。1996年出生的胡呈也在“昆山之链”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像沈欣雨、胡呈这样的返乡年轻人纷至沓来,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村民有了“归家”的欲望,使原本冷清的村庄变得越来越有人气。
“田岸变成慢步道,越来越多的村民们都爱上了散步。”袁福荣是顾家浜村村民,也是从业30余年的媒体人,对于村里的变化,他既欣喜又感动。他说,自从有了“昆山之链”,经常能看到有“网红”来直播、有年轻人来夜骑,乡村生活越来越丰富、村里产业越来越兴旺、村民口袋越来越富余、百姓内心越来越富足。
融媒体记者 | 杨琼 管胡雯
融媒体摄影 | 冯千里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17987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