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咖啡师”:在醇香中 用心“研磨”生活
称豆、研磨、冲泡
……
聋哑人如何制作一杯咖啡?
走进位于锦溪镇的昆恋咖啡,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没有人声喧哗,大多数时候只会听到打奶泡的“嘶嘶”声和咖啡器皿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顾客点单时,只需用笔写下需要的口味和喜好,几分钟后,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便呈现在眼前。在这样一间咖啡馆里,店员胡呈是听障人士,她用微笑代替语言,用咖啡传递热爱。
因为童年时期的一次高烧,胡呈再也不能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2021年,她毕业于长春大学,并不断突破自己,多次参加国家、省残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在接触咖啡之前,胡呈从事过多份工作,因为有一些相关经验,看到“招募咖啡师”的信息后,她一下子就心动了:一技之长、固定工作、自我价值……脑海里接连冒出的美好词汇,推动她鼓起勇气报名一试。“我每天练习拉花,重复很多次才学会,2023年,我还在苏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代表昆山参赛,并获得咖啡师晋升三级证书。”胡呈一边用手语比划着,一边打字与记者交流。
在咖啡打发环节,健全人通过声音判断牛奶什么时候会起泡、什么时候该加热、什么时候完成打发……但听障者听不到蒸汽棒的声音。考虑到这个问题,店长夏夏为打发环节进行了“无声版”表述:进气起泡两秒,之后加热到60至65摄氏度左右——把靠“听”的步骤变成靠“看”和“摸”,把每一个环节切割成可感知的动作,让胡呈更好理解、更易操作。“她非常认真,刚开始是靠双眼看,拿笔记录各类咖啡的做法,慢慢地我开始教她压粉、萃取。现在她已经非常得心应手了,拉花、点单都不在话下。”夏夏表示。
凭一技之长,在无声的世界里更有尊严地自力更生,这是“无声咖啡师”们共同的目标。在昆山,已经有多位“无声咖啡师”,翁一凌是我市残联聋协副主席,他在工作的同时,也兼职咖啡师,实现了从零基础到萃取、打发、融合、拉花都越发游刃有余的飞跃。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将来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融媒体记者 | 许静 钱月 张孝亮 徐飞熊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17814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