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全力守护“特别的你”

06月25日 15:54


项目名片

重点打造“点亮希望”系列服务品牌,助力身心陷于生存成长困境的未成年人、神经多样性等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的特殊人群,通过专业社工个案、小组、社区方法综融性介入,以优势视角帮助特殊弱势群体摆脱困境、修复功能、融入社会。2024年服务重点人群2万余人,计划开展入户关爱、同伴支持、心理疏导、情绪支持、康复训练、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各类专业服务8000余场次

走进位于绣衣社区的“阳光小屋”,一群大龄心智障碍儿童在社工的带领下,认真地做手工。在这片小小的、属于他们的天地里,孩子们学习炒菜做饭、出行购物,也唱歌画画、奔跑玩耍,不断成长。家长们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身心修整的时间,还能互相交流,获得情绪、经验和资源支持。



社工夏蓓蕾说:“孩子们已经长大,父母却不敢老去。这对大龄心智障碍儿童家庭而言是最痛苦的事情。”


走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大龄心智障碍儿童从爱心学校毕业后就无处可去了,他们没有正常的人际交往,自理能力退化,他们的父母则面临照顾压力大、照顾技能不足、有效资源链接匮乏的困扰,于是,社工积极延伸重点儿童关爱服务空间,启动建设“阳光小屋”,实现了服务阵地“从0到有”,并链接多方资源,推进课程常态化,还不断动员照顾者成为志愿者每周轮值,协助活动开展,让更多参与者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每天都感觉不开心。”“我觉得我一无是处。”……走访中,社工邓妤发现一些孩子经常有这样的表述。如何能让他们喜欢自己?于是,“不标准小孩”情绪支持小组诞生了。



孩子们在社工的带领下,依托绘画、沙盘、黏土等表达性艺术疗愈工具及方法,在八次小组活动中,不知不觉重新认识自己,每个孩子都再次拥抱自己,和自己的不快乐握手言和。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小组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束光。”现在,孩子们不仅可以在别人面前大方展示自我,也不再将自我否定的话语挂在嘴边。


在昆山,有一群精神障碍患者,他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为帮助他们回归社会,我市培育44名专职精神康复社会工作者,精心打造“点亮希望·助你回归”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品牌,以专业服务帮助每一位服务对象重新拾起幸福生活。38岁的丽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发病时,她拒绝打开房门、拒绝和家人沟通、一直呆坐在床边,社工了解情况后,多次家访,通过线上线下和丽丽互动,逐渐获得了信任。


千灯康复驿站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动员丽丽走出家门,和人多交流,并和丽丽的家人面对面沟通,纠正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缓和家庭矛盾,用爱支撑丽丽重燃生活自信,逐渐回归正常生活。”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运作“点亮希望”系列特殊群体关爱服务项目,其中包括“点亮希望·伴你成长”重点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点亮希望·助你远航”学校社工服务项目“点亮希望·助你回归”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服务我市全体在册困境儿童和突发困境儿童、部分中小学校在校生、六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市级绩效评估平台和专业督导平台的支持下,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已完整建立,并实现稳定运营。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秉持区别于传统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为身心陷于危机或发展困境的特殊弱势群体提供紧急救援和长链跟踪服务,目标是修复和完善其个体的微观支持系统,如朋辈支持、学校支持、家庭支持、社区支持等,主要方法为个案服务、小组工作、社区实践,服务过程注重引导服务对象的主体性,以激发服务对象的自尊感和自信心,激活生命动能。”



融媒体记者 | 李艳

供图 | 李艳

责任编辑 | 陆晓兰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17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