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绘就乡村振兴新“途”景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十周年。十年来,昆山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坚持质量为本和安全至上并重、资金保障与机制健全并举、统筹协调和制度创新并进,助推“四好农村路”建设向更高质量迈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建为先
奏响乡村振兴曲
高质量的农村公路让百姓出行变得更加顺畅、安全的同时,也为村民筑起了一条“共富之路”。
曹庆林的10亩桃园在淀山湖镇东梅路附近。起初,他还担心种出来的桃子不好卖。如今平稳坦荡的东梅路改变了他的想法:“大货车能直接开到地头,种植基地就在路边,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客户联系我,准备到了桃期就前来看货,再也不用担心路面颠簸把水果撞坏了。”他乐呵呵地说。
“修建一条公路,打造一道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淀山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东梅路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便捷的交通也为沿线村庄产业发展助力,“四好农村路的推进,使我们的黄桃、葡萄、芦柑等特色农业产业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乡村经济迸发出了更多新活力。”
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昆山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02.001公里,其中沥青路面占比76%,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100%,农村公路双车道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比例达97.4%,农村公路桥梁1313座,行政村通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特色田园乡村等级公路通达率、规划发展村庄硬化路通达率均达100%。因一条路盘活一个村甚至一个区域的故事,正在昆山各地持续上演。
以运为本
织就民生幸福网
近日,记者驱车前往张浦镇赵陵村等地,一路上道路平坦顺畅,不时看到道路两旁设置的交通指示标牌及减速带等安全设施。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话真是一点没错!这些年,我眼看着村前的这条路越来越好,公交车也通到了村里,我家俩孩子都在镇里读书,每天坐公交车上下学,我们也安心。”村民赵春丽感慨道。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昆山市聚焦城乡交通服务均等化,积极探索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新经验新模式,推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当前昆山市区公交、市镇公交、区域公交、社区巴士等线路覆盖所有区、镇,形成“快、干、支、微”四层次公交线网体系,并于2022年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优势,初步形成以两大物流园、两大物流场站、一批大型仓储为节点的物流网络布局,建成覆盖市、区镇、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创新实施“公交邮路”,以资源共享、交邮结合、融合发展为原则,将公交和快递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解决了农村地区快递网点少、寄取难的问题。
管养并重
铺筑发展“快车道”
“喂,您好,请问是杨路长吗?集善路这边有一块绿化带被毁坏了,应该是向您这边反映吧?”近日,市民魏先生出行时发现路边的绿化带被毁,他试着拨打了路旁设立的“路长制”公示牌上的路长电话,没想到很快就接通了。两天后,魏先生收到了路长办发来的花桥镇农村道路问题回复表,得到关于该路段绿化带已正式开始修复的通知。
“路长对辖区内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及路域环境整治等负责,亮名字、亮牌子、亮责任,公路有问题可以直接找到负责人。现在,道路上干干净净,很少有随意丢垃圾、占道晒粮食的现象了。”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目前,分布在我市的519条农村公路,均有路长负责。
建立起覆盖市、乡、村道的“路长制”是我市全面形成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养格局的生动实践之一。十年来,我市通过开发运行“畅行昆山”平台、完成全市桥梁“一张图”绘制、创新开展“现场查处+非现场事后追溯”处罚模式等措施,不断加强农村公路精细化、智慧化、现代化养护水平,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农村,因路而美;农民,因路而富;产业,因路而兴。当前,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犹如一根根“毛细血管”遍布鹿城各地,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作者 | 刘慧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1572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