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碧水蓝天绿满城,生态美景入画来

06月05日 16:06

碧水蓝天绿满城 

生态美景入画来


抬头可见“昆山蓝”、环顾相拥“生态绿”、远望满眼“碧波清”……初夏的鹿城大地,绿树成荫、百花齐放,一派生机。从高空俯瞰,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画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直以来,昆山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将生态文明建设自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形成经济平稳增长、环境持续向好的良性互动局面。如今,漫步城乡各地,入眼皆是动人景致,处处是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


关键词  污染防治

生态宜居之城日渐完善

生态宜居之城日渐完善

  

草青水碧,碧波清扬,孩子的嬉戏、老人的欢笑辉映其间……整治一新的蒋泾河片区成了市民休闲玩乐的热门场地之一。

  

锦溪古镇


水是江南幸福的源泉,亦是江南灵秀的血脉。作为高开发强度区域水环境提升的先行试点,昆山高新区蒋泾河片区于去年3月起开展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建设蓝图,打造集梳理径流、疏浚排涝、蓄滞防洪、美化环境于一体的区域生态,实现幸福河湖美丽蝶变。

  

放眼昆山,这样的生态之变处处可见——

  

聚焦蓝天保卫战,我市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开展涂装行业专项帮扶、储罐专项排查、工地扬尘无人机走航、VOCs挂钩帮扶等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完成产业结构优化、重点源提标改造、VOCs综合治理、扬尘源管控等治气工程;

  

聚焦碧水保卫战,我市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工程,实施支流整治工程、面源污染治理、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治理项目,同时强化污染物源头削减和湖泊协同治理。2023年,全市10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为90%;

  

聚焦净土保卫战,创新建设昆山市土壤环境管理平台,与土壤重点监管单位签订责任书,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加强污染场地环境管控,使重点建设用地和耕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淀山湖环湖大道

  

绿水青山入眼来,一座生态宜居之城正屹立在娄江之滨。



关键词  绿色低碳

高质量环保产业聚链成势

如何让城市更美好、更生态、更宜居?昆山的答案是:绿色低碳。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投入4亿元建设环保治理设施,VOCs去除效率超95%,厂内超95%的水可回收利用,每年厂区节约的电能相当于昆山市12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昆山陆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对厂区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在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板的基础上,优化生产环节,实现全年单位能耗82.3千克标煤每吨,远低于行业能耗限制标准;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在降低能耗上精打细算、大做文章,近年来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智能化车间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8.02%,单位产值能耗降低6.8%以上……

  

科森科技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各行各业重新定义了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愿景。在这一背景下,昆山企业选择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瞄准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昆山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江苏省级绿色工厂66家,苏州市“近零碳”工厂6家。

  

企业代表参观周市镇生态环境实训基地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核心在项目,关键在产业。近年来,昆山积极布局以新能源为主导、综合能源服务为支撑的绿色低碳产业,聚焦发展“风口”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集聚。2023年,昆山光伏、氢能、储能、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等相关产业规模达350亿元,绿色低碳产业聚链成势。



关键词  和谐共生

城市与自然深度融合发展

初夏时节的阳澄湖悦丰岛,农田房舍与小溪池塘相映成趣,花海树林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多样的生境类型和生态系统为大量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空间和栖息场所,是昆山生态环境向好、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

  

市民文化广场


近年来,昆山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严格生态空间管控,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发布《昆山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制定昆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构建“1+9+30”工作体系框架;启动全省首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长三角示范区协调区锦淀周一体化生态提升EOD项目,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林业、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叠加释放生态红利,蓄能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摸清“生态家底”,昆山生态环境局还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工作落实落细,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宣传覆盖面,有力提升公众知晓度与参与度,凝聚起全社会热爱自然、守护生态的强大合力,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目前,全市共记录生物“家底”1440种,形成完整物种编目图册及分布地图。

  

立足“江南水乡”生态基底,让“自然中的城市”与“城市中的自然”互动。如今,随着“七横四纵”生态廊道、互联互通的城市绿网体系、“昆小薇·共享鹿城”专项行动、海绵型道路等项目加快推进建设,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三级公园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厕所革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等持续深入,“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市民家门口的生态福利。


昆小薇-昆铁小游园


 融媒体记者 | 丁燕 

 供图 | 张骏申  黄春宇  陆恒  徐鹤千

 责任编辑 | 朱敬哲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1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