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周庄丨建筑可阅读:推窗见江南

06月04日 17:23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过,“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园冶》里也说“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经历了时间的打磨和雕琢,周庄的窗,传递出古建的灵魂,记录着周庄的故事。


初见时

就在这老旧的建筑里

一方小窗

框出了“诗与远方”

被截取的一段风景

藏着对周庄的无限想象

远近高低,构成诗意绵延的画卷



 三毛茶楼 

为了纪念三毛与周庄的情缘,张寄寒特意开办了这家“三毛茶楼”。茶楼分上下两层,临水而筑,里面到处是三毛的照片、画像和著作,张寄寒与三毛往来的书简也陈列在茶楼里。



 迷楼 

迷楼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歇山顶,小青瓦屋面,前设有雀宿檐。面阔三间,进深六间,造型朴素,室内陈设简洁大方。



 南社百年书院 

书院坐落在叶楚伧故居内,叶楚伧故居是典型的苏州庭院建筑,清砖小瓦硬山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一个仿明的样式。现存四进,第二进门屋为后期复建,叶楚伧故居第三进是叶家的正厅,第四、第五进是叶家的内堂,曾是叶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现在陈列着一些叶楚伧的书籍,他的文稿,还有他的一些题字、照片等。




 逸飞之家 

周庄为纪念画家陈逸飞,选定一座明代建筑设立了逸飞之家,作为陈逸飞的个人展馆对外开放。逸飞之家紧邻双桥,这里的大厅、大堂还有二楼,都有相关展览,大堂正中立有陈逸飞铜像。


透过若隐若现的窗

观自然风光

在隔而不断的空间里

在层层叠叠的含蓄里

藏着中国人才懂的惊喜

窗不止是窗

生出朦胧诗意



 周庄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仅1000多平方,现存三进院落,一进门厅,二进大厅,三进堂楼。博物馆内主要展示了周庄的历史、古镇文化、民俗文化等。



 麦伦书院 

麦伦书院,即沈体兰故居,“麦伦”取自房主沈体兰先生最初任校长的上海麦伦中学。书院基本保留沈先生旧时的陈设,原汁原味,浓郁的书卷气,与江南水乡的典雅韵味相得益彰。



 沈厅 

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


“尺幅窗,无心画”

周庄的历史本就源远流长

一次次步行过

一次次驻足过

定格每一刻的画卷



 张厅 

玉燕堂,俗称张厅,是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民居,前后六进,大小房屋60余间,正厅南侧设有幽暗狭长的备弄,足有20米长,左侧可连通堂楼,右侧可进入花厅,备弄底下有一条晶莹的小河穿越水阁而去,与南湖相通,是一种“桥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建筑特色。



 周庄古戏台 

周庄古戏台是以古舞台、观演楼为主体的古建筑群,戏台三面有走马楼式的包厢,走廊内陈列着“周庄八景”诗画。戏台正中的“凤凰藻井”,利用共鸣原理,筑成音响效果,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幽雅。


推窗见江南

一窗一天地

周庄的窗有什么

不同的人答案是不同的

这一次从不一样的视角出发

去捕捉窗里的周庄





综合 | 水乡周庄

编辑 | 林炎

责任编审 | 黄蕾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