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医保局力推医保服务提质增效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昆山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18万,占全市的12.3%。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失能人员面临着养老院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护理难的困境。为了让这些老年人得到长期而专业的护理,最大程度保障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尊严,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下文简称“长护险”)成为我市一项重要工作。
2018年5月,昆山市正式开启长护险试点工作,并于当年实现机构护理全覆盖。2019年,昆山市全面推进长护险向居家护理延伸,初步形成以社区为平台、居家为基础,覆盖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长期护理服务格局。经过5年多的实践,长护险已进入昆山市寻常百姓家,让约1.5万名失能老人过上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家住高新区的王阿姨今年55岁,由于患有脑积水和老年性痴呆,生活不能自理。整个家庭也因此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去年8月,王阿姨家人替她申请了昆山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经评估和认定后,作为长护险失能失智人员,王阿姨每月可享受13次,每次2.5小时的生活护理服务。在精心、专业的护理下,她的心情和身体状况渐渐有了好转。
据悉,长护险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保障问题。目前,昆山市长护险服务包含生活照料服务和居家医疗护理两类大项,共包括具体服务项目37项。其中,生活照料服务项目22项,涵盖清洁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居家医疗护理项目15项,涵盖非治疗性护理、风险防范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为不断延长长护险的服务链条,让更多失能老人“老有所护”,在各区镇劳动保障所、便民服务中心等设置长护专窗,优化长护服务网络布局,构建了以区镇为基点,17家居家护理机构、91个居家护理站为载体的覆盖城乡、便捷的长护服务体系,打造“家门口”便捷长护服务。
大力发展长护险只是市医疗保障局聚焦解决参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民呼我为”具体实践之一。近年来,昆山市医保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昆石般的坚毅质朴,琼花般的赤诚团结,并蒂莲般的融合共进,持续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0.60万人,参保人数位列苏州大市第一;基本建成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合计支付70.12万人次大病保险、医疗救助2.04亿元,购买“苏惠保”55.75万人次,排名居苏州大市前列;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累计为全市1.68万群众减轻护理负担3.23亿元,创造了1500余个就业岗位;积极落实各类降费、缓缴政策,为用人单位、灵活就业参保人员缓缴保费10亿元,减少缴费11.46亿元。
2019年以来,市医保局推进落地48批次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节省医疗费用7.9亿元;持续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理顺比价关系,调整项目价格,为我市医疗机构增加年收入2.35亿元;加大医保监督执法力度,2019年以来,共行政处罚17家、失信认定14家、约谈294家、暂停129家定点医药机构,追回各类机构违规费用7486.68万元,行政处罚122.8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市医保局还积极构建100%覆盖市、区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1+11+92+353+N”的昆山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已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率先完成15家医院上线运行“先诊疗后付费”激活医保电子凭证198.2万人,占参保人数的99.95%,激活比例位列苏州大市第一。
下一步,昆山市医保局将始终坚守人民情怀,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持续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全面加强医保基金监管,不断提升医保经办规范化、标准化、便捷化水平,以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昆山新实践。
融媒体记者 | 刘慧
责任编辑 | 王一旭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14216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