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城市街角 探索鹿城之美 | 2024年昆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city walk活动

05月24日 19:23

漫步城市街角,探索鹿城之美!5月19日,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2024年昆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city walk活动,在街道巷陌中探寻昆山文化,增强志愿者对家园的热爱,进一步激发志愿者的奉献热情。



活动中志愿者亲子家庭沿“西塘街→半山桥→亭林路→东塘街→羽琌馆→柴王弄→里厍街角公园→玉山广场”线路步行,邀请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顾炎武研究会副会长张银龙老师讲述沿线有关地名、古桥、文人贤士的故事。


第一站,大家来到了西塘街。在这条街上,原昆山中学(今柏庐高级中学)的区域内,曾有号称“昆山三徐”的老大徐乾学的旧宅憺园。徐乾学自幼酷爱读书、抄书和藏书,花费半生心血搜集、抄录的书有数万卷之多,在憺园内建“传是楼”藏书其中,收书三千九百余种。“有一天,徐乾学带子孙登上藏书楼,作了一番训话后,他指着藏书说‘所传者,唯是矣’。‘是’就是‘这,这个’的意思,就是把这些书传给你们吧。”张老师生动的讲解让大家听得入神。



西塘街往东,走到半山桥,张老师指着前面的亭林路说:“这往北原来叫北塘街,这往南原来叫百花街,现在都叫亭林路。”大家继续往东,走到东塘街,来到富春桥下。富春桥俗称高板桥,初建于明洪武年间,因建桥时正值开春时节,人们给它取名富春桥,期盼着新的气象、新的希望。走在桥上,看着石板上的纹路,大家仿佛看到了时光的印记。活动中,摄影师指导着小志愿者用手机拍摄照片,懂得如何发现美、定格美。



走下富春桥,进入羽琌山馆。清代诗人龚自珍出生在杭州,最后选择昆山归老,购买了徐氏旧宅,修葺一新,并命名为羽琌山馆,在这里,他还购置病梅300株,辟病梅馆以伺养。龚自珍面山而居,准备“料理看山五十年”,没有想到,最后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


听完龚自珍与昆山的故事,大家出后街,经柴王弄,穿聪明弄,到达里厍。在古代,县令及其家属通常就住在县衙内,而下面的官吏及其家属就集中居住在县衙附近,称之为吏舍。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父亲孟庭玢时任昆山县尉,孟郊就出生在吏舍(今里厍)。“昆山真是人杰地灵,除了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原来还有这么多著名诗人和昆山有不解之缘。”听完张老师的介绍,大家兴奋地说。


最后大家来到玉山广场,了解了昆山名称的由来、历史上出过的状元、在朝代更迭中的变化等,在热烈的掌声中活动进入尾声,所有人都为昆山丰厚的文化底蕴而骄傲而自豪。



综合 | 文明昆山

编辑 | 顾纹绮

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第一昆山网)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213567